当前位置:首页>>

>

症状描述:

匿名用户

医生回答

张杰

向他咨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问诊记录
其他文章
  • 年轻人做了手术以后,可以肯定地讲体重降下来了。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还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都得到了缓解或者完全缓解。当然生活质量是高的,不影响娶妻生子、工作等等。在我的患者当中有很多年轻人,才20多岁就有200-300斤,像这种情况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是非常堪忧的。但是做完手术以后,生活的积极性、工作的积极性都起来了,这部分人有些人开始创业,有些人开始组建家庭甚至生孩子等都不影响。应该说切胃减重手术以后,既延长了寿命也增加了健康,也治疗了疾病,应该是非常好的结果。

  • 胸膜肥厚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结核性胸膜、细菌感染等都是有可能导致胸膜肥厚的,治疗方法需要针对病情的不同情况而定,通常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一般治疗:对于胸部增厚较轻、呼吸困难不严重的病人,可以通过多做扩胸运动、深呼吸运动等方式来进行。如果病人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应立即进行吸氧治疗,以恢复通气功能;

    2.药物治疗:胸膜增厚是胸膜的病变引起的,如结核性胸膜炎、细菌感染引起的胸膜炎、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膜病变等。在发病的早期,如果没有明显的胸膜增厚症状,可以采用抗结核、抗菌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或青霉素等进行保守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出现呼吸困难、呼吸功能下降、胸膜塌陷等症状的患者,只要符合手术要求,可以通过手术来提高呼吸功能。

    对于胸膜肥厚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 踝关节韧带损伤,右距腓前韧带和腓韧带慢性损伤,距骨内踝骨髓水肿。如果是慢性的距腓前韧带损伤,而且有内踝的骨髓水肿,证明这个关节很不稳定,就是经常会出现撞击。这种可能需要做修复工作,要把关节周围的韧带修紧一些,修紧后就能够缓解这个问题。

  • 有一位五十五岁的女士前段时间查出来肺里有一个结节,她在家人的陪伴下过来找我看片子。她的肺结节位于右肺上叶,是一个实性肺结节,直径两厘米,看起来像是一个典型的肺癌,建议住院,争取手术。她在我这里办理了住院,手术也顺利的完成,手术后的病理显示是浸润性肺腺癌,我把这个结果也告诉了患者家属。

    几天后,她的老伴儿又找到了我,问这个癌症是肺里原发的还是其他癌症转移过来的?我告诉他这是一个原发性的肺癌。他接着问我,是肺原发的癌症好?还是转移过来的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属于见仁见智的了,就我个人的体会,感觉肺结节如果是恶性的,还是原发性肺癌比较好,转移性的并不好。因为肺结节要是原发性肺癌,大多数还属于中期或者早期,有手术根治的机会,而其他部位的癌症转移到肺里,属于晚期了,有可能就没有根治机会了。

  • 唯一能够感染上新冠的,可能就是在出租车上,可是就算在出租车上,本人包括出租车司机也是大家都是全程戴口罩,全程都没有摘过口罩。具体是怎么感染上,真的有点防不胜防。具体如下:那一天是在12月1号下午3点多,早上测了核酸,下午3点多单位的疾控科给我电话,说核酸检测混管阳性了。马上社区的大白就过来复查抗原,再做了一个鼻咽拭子的核酸。因为早上查了核酸已经是阳性,再做了抗原也是阳性,基本上90%估计都是新冠阳性了。此时,个人马上自己科里的单间隔离起来,隔离起来等待复查核酸的结果。大概是3个多小时之后核酸结果复查出来还是阳性,此时就服从疾控的安排,等待转运车,转运到方仓去集中隔离。

  • 益生菌比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新生儿是否需要吃益生菌,要根据个人情况判断,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母乳喂养新生儿没有异常不需要吃益生菌,非母乳喂养、使用抗生素、有消化问题等可遵医嘱吃益生菌。1.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益生菌和益生元,可以帮助建立新生儿的肠道菌群,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好的营养源,没有异常的情况下不需要吃益生菌;2.非母乳喂养:新生儿无法母乳喂养,是通过配方奶喂养,补充益生菌可能有助于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特别是剖腹产、早产儿,可遵医嘱吃益生菌,帮助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3.抗生素使用:新生儿有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比如青霉素、头孢克肟等药物,抗生素可以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此时可以吃益生菌,帮助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4.消化问题:有些新生儿因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可能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出现胀气、腹泻等不适,可遵医嘱吃益生菌改善消化问题。新生儿不能盲目吃益生菌,对益生菌中任何成分过敏者,不能使用益生菌,目前尚未检索到不良反应报道,如果服用后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 怎么办?
    煤气中毒可能会对婴幼儿产生不可逆转的危害,留下终生残疾。
     
    一旦发现,立即开窗通风,将患儿转至室外,呼吸新鲜空气。一定要尽快打 120 求救或去就近的急诊。
     
    常见误区
    1. 室内没有烟就不会中毒
     
    引起中毒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室内没有煤烟,并不等于没有煤气。
     
    2. 只有烧煤才会中毒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可产生明火的燃料,比如汽油、煤油、木炭等,在缺氧而不能完全燃烧的情况下,都有可能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引起煤气中毒。
     
    3. 煤气中毒患者冻一下会醒
     
    有民间偏方说,煤气中毒患者抬到室外冻一下就会醒。事实是,寒冷会加重身体缺氧的状态,有碍肢体末梢循环,诱发休克和死亡。
     
    4. 天然气不会引起中毒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本身是一种无毒可燃的气体。但室内不通风事,就有可能造成天然气的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导致煤气中毒。
     
    5. 室内放盆水就不会煤气中毒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水对预防煤气中毒并无帮助。
     
    6. 在现场使用明火或电器
     
    在抢救生命的同时,也应该保护好自己。进入煤气中毒的现场时,注意及时开窗通风,不要使用明火、电器等。若室内煤气浓度过高,可诱发爆炸。
     
    如何预防?
    1. 安全使用燃气工具及设备:每年都要检查所有的燃气设备,包括加热器、炉灶、取暖器、壁炉等。
     
    2. 定期检查烟囱、暖气管、通风孔等,以确保没有变形、堵塞。
     
    3. 不要在密闭的空间里如营屋、房车、拖车箱、帐篷里使用燃油或燃气的取暖器。
     
    4. 不要在室内烧烤。
     
    5. 不要在室内燃气取暖。
     
    6. 不要在明火未完全熄灭时就关掉通风口。
     
    7. 安全使用交通工具:不要让车在车库里空转,即使车库门开着;不要在大巴车(房车式载客车)后骑车;不要在空转的汽船后游泳。
     
    8. 不要在密闭空间内使用燃气发电机、除草机或其他设备引擎。
     

  •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以下两种原因:1、医生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的意识、医生的临床的能力、临床的水平提高了。以前认为前列腺癌非常少见、不多见,可能很多事没有诊断出来,所以发病率低。2、跟确实的发病率以及生活环境有关系。在20年前的生活条件,包括各种生活习惯,跟现在不一样的。流行病学调查里说在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城市的要比农村的要高。因为城市里的包括生活的习惯、日常的行为,跟农村的都不太一样。

  • 扁平疣的治疗目前的主张还是以非暴力的方法,不太推荐激光,甚至连冷冻都不太建议,建议温热治疗。温热治疗是针对顽固的扁平疣持续照射,照7次,后面就是一两周再照一次维持,有可能就能达到完全彻底的恢复。也可以使用药物,咪喹莫特和氟尿嘧啶两个是首选,斑蝥素乳膏也不错可以起到皮肤发胖使皮肤剥脱的作用。

  • 人乳头瘤病毒即HPV病毒,很多女性朋友对它并不陌生。没错,它正是引起宫颈癌的元凶。然而,这种病毒迄今为止发现有200多种亚型,不同的病毒型号感染人体的不同部位,引起不同的疾病。比如,常见的有寻常疣、扁平疣、丝状疣、跖疣和尖锐湿疣等。在这些HPV病毒中,与尖锐湿疣关系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两种,占据了临床案例中的90%~95%。这两种病毒型号就是HPV6、HPV11。那么,男性hpv6,11型阳性是什么意思,一定都会导致尖锐湿疣吗?

    根据《中国尖锐湿疣临床诊疗指南》得知,绝大多数人如果被HPV6、11型病毒感染,是容易发展成湿疣病变的。但并不是百分百,也有一些感染者可能感染病毒比较局限,再加上自身免疫力比较强。他们可能会出现长期不长尖锐湿疣的情况,并且经过多次门诊随访和复查发现,仍然没有发病,在数月乃至半年以后发现HPV病毒自行消失,转阴了。这种情况也是有发生的。所以,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当发现有HPV6、11型号感染时,要引起重视。首先禁止同房,和伴侣一起到正规医院皮肤科检查,以免漏诊。其次,也要根据医生嘱咐适当给予一定的干预性处理。通常都是可以控制住的,不一定都会发病和长尖锐湿疣。

    如果感染者已经局部长出了皮损增生,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多数医院皮肤科是采用激光、电灼、冷冻、手术等方法来治疗,普遍来说复发率比较高。

接诊医生

<
擅长:
擅长:

好评率

%

在线问诊量

立即咨询

扫一扫 立即下单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

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