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病因、症状与诊断标准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pathy)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和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周围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引起一系列颈、肩、上肢症状的疾病。颈椎病的发病与颈椎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和各种劳损的累积,颈椎间盘髓核脱水、退变,纤维环膨出、破裂,椎间隙变窄,椎间韧带损伤、松弛,导致椎体不稳,骨膜受到牵拉和挤压,产生局部微血管破裂与出血、血肿。随着血肿的机化及钙盐沉着,最后形成骨赘。这些病理变化可能会压迫或刺激邻近的脊神经根、椎动脉或脊髓,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颈椎病的分类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一般可分为七型: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混合型和其它型。中医将此病称为颈痹,认为外邪入侵、跌仆损伤、动作失度等因素会导致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颈部疼痛、僵硬、酸胀等症状;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骨失养也可能导致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等症状。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和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牵引治疗、按摩治疗等;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或使用电子设备,适当进行颈部运动和按摩,定期进行颈椎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