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硬化类型,特点是受累动脉内膜出现类脂质沉着、复合糖类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伴随动脉中层病变。这种疾病主要影响大型和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尤其是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可能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
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常伴随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脑力劳动者较多见,且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是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
该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已知与高血压、高血脂症、吸烟、糖尿病和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动脉壁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缓激肽的增高,血氧饱和度降低等。
临床表现取决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主动脉粥样硬化常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可能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脑动脉硬化可能引起脑缺血、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能表现为饱餐后腹痛便血等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严重狭窄者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坏疽。
辅助检查包括血液检查、X线检查、动脉造影、多普勒超声波检查、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PWV\ABI\TBI和量子共振检测等。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易患因子等。
治疗和预防措施包括一般治疗、控制易患因素、抗血小板药物和其他药物治疗。一般治疗包括合理饮食、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等。控制易患因素主要针对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等。抗血小板药物如阿斯匹林、潘生丁和抵克立得等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其他药物治疗包括美降脂、美多心安和丙丁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