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尿常规11项检查结果的
尿常规检查是评估肾脏和泌尿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下面我们将详细解读尿常规11项检查结果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1. 尿量(VOL)
参考值:成人每天排尿量应在1.0-1.5升之间,或者每小时每公斤体重排尿量为1毫升。儿童的尿量相对较高,约为成人的3-4倍。
临床意义:尿量减少可能是生理性的,如饮水不足或出汗过多;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肾炎、尿毒症、心功能不全等。尿量增多可能是生理性的,如饮水过多或精神紧张;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尿崩症、糖尿病等。
2. 颜色(COL)
参考值:正常尿液应为透明无色、淡黄色或琥珀黄色。
临床意义:乳白色尿液可能是乳糜尿,常见于丝虫病;灰白色云雾状浑浊的尿液可能是脓尿,常见于泌尿系化脓性感染;红色云雾状浑浊的尿液可能是血尿,常见于肾脏肿瘤、急慢性肾炎、肾结石、肾结核等;深黄色尿液可能是胆红素尿,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黄绿色尿液可能是绿脓杆菌尿,常见于泌尿系统绿脓杆菌感染。
3. 相对密度(SG)
参考值:成人随机尿液的相对密度应在1.003-1.035之间,晨尿的相对密度应大于1.020。新生儿随机尿液的相对密度应在1.002-1.004之间。
临床意义:相对密度升高可能是生理性的,如禁水、大量出汗等;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蛋白尿、心力衰竭、脱水等。相对密度降低可能是生理性的,如大量饮水;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尿崩症、慢性肾炎、尿毒症等。
4. 尿蛋白(PRO)
参考值:健康成人的24小时尿液中排出蛋白质总量应在80±24毫克之间。超过150毫克的蛋白质排出被称为蛋白尿,分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指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内暂时或一过性出现蛋白质。病理性蛋白尿是指泌尿系统发生器质性病变,尿中蛋白质持续超过150毫克/24小时。
临床意义:生理性蛋白尿可能是由于剧烈运动、高热、寒冷、神经紧张等引起的蛋白尿;也可能是由于脊柱前凸或长时间站立时引起的体位性蛋白尿;还可能是由于摄入大量蛋白质引起的摄食性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可能是由于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等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