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与胃癌的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癌症作为影响人类寿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尤其是胃癌在中国的发病率排在第三位。虽然大部分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包括宿主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幽门螺杆菌是所有因素中最可控的一个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明显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慢性胃炎主要分为萎缩性和非萎缩性胃炎两种类型。萎缩性胃炎是指胃固有腺体减少,组织学上分为化生性萎缩和非化生性萎缩两种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重要病因。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是一种多阶段、逐渐进展和长期持续的慢性炎性反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的发生率和程度逐渐增加。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使胃黏膜炎性反应消退,但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发生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宿主、环境和细菌因素的协同作用决定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相关性胃炎的类型和发展。
在从非萎缩性胃炎向萎缩性胃炎进展的过程中,表现为从浅表、萎缩、肠化生以至发生胃癌的“Correa”模式,幽门螺杆菌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启动其发生和促进其发展的作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萎缩性胃炎都会发展成胃癌。只有1%左右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最终可能发生胃癌。如果在萎缩性胃炎发生之前根除了幽门螺杆菌,几乎可以避免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了萎缩性胃炎的感染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抑制或者延缓萎缩性胃炎的进展,同样可以降低其胃癌发生风险。
虽然萎缩性胃炎(主要是肠化生)的程度越重,范围越广,其发生胃癌的风险会相对越高,但仍然是只有少数的萎缩性胃炎患者会发生胃癌。因此,萎缩性胃炎并没有那么可怕。为了降低萎缩性胃炎进展到胃癌的风险,需要消除和避免相关危险因素,如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如避免高盐、高脂食物,避免烟酒)、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运动、生活规律等。定期通过内镜随访观察了解胃黏膜萎缩/肠化的变化情况,已利于在胃癌发生时可以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