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岁宝宝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方法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总是担心孩子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在0-1岁这个阶段,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0-1岁宝宝最常见的十种疾病,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1. 感冒
感冒是孩子最容易得的一种病,平均每年会感冒4~5次。小婴儿可能只表现为轻微发热或不发热,但会因鼻塞症状较突出而出现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而婴幼儿则可能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甚至可能发生高热惊厥。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孩子感冒时不能随便用药,尤其是小婴儿,要先区分病因,看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再针对病因用药。如果孩子感冒合并发烧,不要急着退烧,只有体温超过38.5℃时才需要使用退烧药物。
2. 腹泻
腹泻是另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症状要持续一周左右。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原因主要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孩子出现腹泻时,首先要查明原因。可进行大便化验,如果孩子同时伴有发烧症状,还应该检查血常规。腹泻用药要根据症状决定。
3. 湿疹
湿疹是一种皮肤病,宝宝脸上长了湿疹,反反复复,令家长们烦恼不已。湿疹主要表现为针头大小的红色小疙瘩,对称性分布,表面可起皮,严重时会流水、糜烂。仅有小红疙瘩时,可以外用副作用相对较小的激素类药膏;流水、糜烂时,要用3%硼酸水冷敷,每天3次,每次20~30分钟,冷敷可减轻皮肤水肿和渗出。在病情缓解期,每天坚持给宝宝擦不含香料和色素的润肤品,可以滋润皮肤,降低皮肤敏感性,减轻皮肤瘙痒,减少湿疹的复发概率。
4. 婴幼儿急疹
婴幼儿急疹是一种自愈性疾病,过一个星期左右宝宝就会自行康复。但是由于患病时体温很高,让父母非常担心。尤其是在体温骤然升高时,大约有10%~15%的宝宝会出现高热惊厥,持续2~3分钟。婴幼儿急疹的护理很重要。要让宝宝多喝水,以补足水分。体温过高时,可以服用退热药或采取其他降温措施。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疾病发生。
5. 鹅口疮
鹅口疮又叫“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防治鹅口疮,可用以下方法:1.母乳喂养前,先用温开水清洗乳头,必要时喂奶前后用2%的碳酸氢钠涂抹乳头;2.宝宝的食具、奶瓶要保持清洁、干爽,定期消毒;3.经常用温盐水或2%苏打水给宝宝清洗口腔,使霉菌不易生长和繁殖;4.发病后,可用消毒棉签蘸2%碳酸氢钠水清洗患处,每天3~5次。
6. 尿路感染
小宝宝患尿路感染时,常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全身病变等症状,很容易被家长忽略。宝宝患尿路感染后,不要给他乱用药,要让宝宝多喝水,必要时可以做尿细菌培养,以便选择不耐药的、副作用最小的抗生素。
7. 尿布皮炎
尿布皮炎的发病与尿布区皮肤闷热、潮湿和摩擦刺激有关。避免尿布皮炎,关键在于保持小屁股的清洁和干燥。尿布一定要2~4小时更换一次。如果发现小屁股发红了,清洗后可以外用5%鞣酸软膏,每日3~4次,一般7~10天就会明显好转。如果不见好转,要及时看医生。
8. 泪囊炎
泪囊炎是新生儿常见的眼病,主要见于生长发育快速期的婴幼儿。由于大多数宝宝在出生6个月内,泪道仍处于继续发育阶段,因此,开始治疗时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方法。
9. 急性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的急症,早期发现早期就诊,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得到治愈。如果延误诊治,需要开腹手术复位。
10. 佝偻病
佝偻病更多的时候被称为是“缺钙”,似乎佝偻病是因为钙缺乏而引起的。事实上,引起佝偻病的原因可以是缺钙,也可能是缺乏维生素D,或两者都缺乏。佝偻病主要见于生长发育快速期的婴幼儿。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婴儿佝偻病的预防应该从妊娠期就开始,孕妇除了补充钙以外,每天还要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或者预防性服用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