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长激素在儿科临床的应用:治疗生长激素缺乏和特发性矮小症的效果与安全性
生长激素(GH)是由垂体前叶的生长激素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激素。它以单体、二聚体或聚合体的形式存在于循环中,其中80%为22KD单体,含有191氨基酸,20%为20KD单体,含有176氨基酸。GH对正常生长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增加身高,还对心脏、肾脏、骨骼的功能以及人体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有显著影响。
自1958年起,临床上开始使用从人垂体中提取的GH治疗生长激素缺乏(GHD)的患者,尽管疗效显著,但由于难以获得和产量有限,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治疗需求。直到1985年,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成的人生长激素(rhGH)可以大量生产,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垂体GHD,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和经验。
随着对身材矮小病因的深入研究,rhGH的应用范围已扩展到治疗非GHD的身材矮小,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特纳综合症)、小于胎龄儿、Prader-Willi综合症、慢性肾衰竭及性早熟的辅助治疗等。2003年6月10日,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将rhGH用于治疗特发性矮小症(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ISS)。
ISS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由多种潜在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可能存在GH分泌不足或分泌紊乱、GH活性差、GH受体异常或突变、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相对缺乏等多种情况。随着生化和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今后可能逐渐找到ISS的病因。
关于ISS的发病率,文献报道极少。根据台湾对学校学生的调查,发现病理性矮小原因中,ISS占7.9%,GHD占7.9%,性早熟占3.2%,骨发育障碍占2.3%,宫内发育迟缓占1.4%,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占1.4%,染色体异常占0.8%,其他占1.4%。
ISS的诊断标准包括:身高低于正常均值2.25s;出生身高、体质量正常,身材比例正常;生长速率接近正常或稍慢;骨龄正常;青春期发育为TannerⅠ和Ⅱ期;两种药物GH激发试验结果GH峰值>10ng/ml;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身材矮小(如慢性系统性疾病、骨骼、内分泌系统疾病、染色体疾病等)。
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患者最终的身高和由于身材矮小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是使用rhGH。FDA在美国进行多中心、双盲、随机设对照组对38例ISS进行治疗,结果表明,rhGH治疗组最终身高与基线预测身高比较,提高(0.51±0.2)s,即3.7cm,最终身高增长范围为2.8~5.0cm。未见骨成熟加速和青春期提前的现象。
在欧洲,使用同样的方法不同剂量治疗ISS,结果表明其身高增长速率与剂量相关,剂量为0.37mg/(kg.周),较剂量0.24mg/(kg.周)疗效好,故推荐最佳剂量为0.37mg/(kg.周)(0.4mg相当1.2U),疗程至少6个月,最好2年。当生长速率<2cm/年时停止治疗,进行最终身高的评估。治疗期间骨龄无超速增长。
rhGH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对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影响,大约30%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表现,血清T4降低,不伴TSH浓度的改变,需及时补充甲状腺激素。大约5%~30%可产生rhGH抗体,个别可出现特发性颅内高压,临床有头痛,很可能由于rhGH迅速纠正GHD造成脑脊液转移所致。少数患者肝功能异常,停药后可恢复。其次为注射局部红肿,一般2~3d可消退,长则1~2个月。
国外报告ISS患儿rhGH治疗5年,严密检测血甲状腺激素、血脂、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保持正常水平,空腹和餐后胰岛素水平由正常低限升高到正常水平,指出用rhGH治疗ISS疗程5年没发现与临床有关的代谢指标的异常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