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血浆(PRP)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注射是一种通过抽取患者血液并进行离心等操作来获得高浓度血小板的生物制剂,然后将其注入到患者损伤部位以促进关节、肌腱等修复的临床治疗方案。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PRP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
PRP在骨关节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尤为显著。例如,对于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距骨软骨损伤等疾病,PRP可以改善疼痛、减少关节僵硬,并帮助患者更好地参与运动/体育活动。对于半月板撕裂的患者,PRP也可以显著提高愈合率并减轻临床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在关节腔有积液时,应先抽除积液再注射PRP。每次注射剂量为3~5ml,间隔1~3周,一般注射1~3次为一个疗程。
除了骨关节疾病,PRP还可用于软组织疾病/损伤的治疗,如粘连性肩关节滑囊炎/肩周炎、肩袖损伤、肱骨外上髁炎、髌腱炎、跟腱炎、跖筋膜炎、腱鞘炎等。PRP能够促进肌肉组织再生、肌腱愈合并减轻炎症。对于慢性肌腱损伤疾病,贫白细胞PRP更有助于其治疗。
在骨缺血性疾病、椎间盘源性疼痛等方面,PRP也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例如,在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中,PRP可以与髓芯减压术、自体或异体骨移植、干细胞等联合使用,显著缓解患者疼痛并减慢病程进展。
然而,PRP治疗也存在一些绝对禁忌证,如凝血功能异常、注射部位感染、败血症等。虽然PRP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仍可能引起局部肿胀和疼痛等不良反应。少见的不良反应还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出汗和心动过速等,通常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
总的来说,PRP治疗具有许多优点,如不添加激素等药物、不会引起局部或全身骨质疏松、向心性肥胖等副作用。但目前PRP治疗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PRP的作用机制、最优制备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PRP治疗的费用较高,也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