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临床症状、手术治疗及预防
面肌痉挛,也被称为面肌抽搐或半侧颜面痉挛,是一种以一侧面部肌肉发作性、节律性的不自主抽动为特征的疾病。这种病症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发病率约为1/10万。其致病机理主要是由于颅内段面神经在脑干的发出部位(REZ区)受到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走形血管的压迫,导致面神经受到病理性刺激,产生异常神经电生理冲动,引发面部肌肉抽搐。
面肌痉挛的临床症状通常从一侧下眼睑开始,逐渐扩散至面部甚至颈部肌肉。初期的抽搐为间歇性,随着时间推移,频率会增加,尤其是在情绪紧张、疲劳等诱因下。严重的抽搐可能会引起面部疼痛,影响视觉、言语和睡眠,症状的发作间期可以长达数月。
在体格检查中,除了可见的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外,通常没有其他异常发现。特殊检查中,头颅3D-TOF的MRI扫描有助于在部分病人颅内段面神经的根部发现异常走形的动脉血管。
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药物注射面神经阻滞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镇静安定类药物。然而,目前还没有特效口服药物。神经阻滞治疗利用肉毒素、乙醇等药物阻断面神经的传导功能,使面肌痉挛解除。这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维持时间较短,大部分患者在3-6个月左右会复发,需要再次注射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面瘫、眼球干涩、复视、吞咽困难等。
手术治疗目前主要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该手术方法是在显微镜下将位于面神经根部(REZ区)走行异常、并对面神经造成压迫的血管推移离开使之固定,使该血管永久接触不到面神经,从而彻底解除血管对面神经根部的压迫,恢复面神经的正常功能,缓解面肌抽搐症状。微血管减压术具有微创性、安全性、效果显著以及低复发率和几无并发症等特点,尤其是能完全保留血管、神经功能。
此外,预防面肌痉挛的发生也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控制情绪波动等都可以帮助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