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切除后需要注意什么?
直肠息肉的存在往往被许多人忽视,但实际上这种态度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重视肠息肉的治疗至关重要,以防止其恶变。肠息肉主要分为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等几种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具有癌变的可能性,应积极处理。一般来说,大肠腺瘤转变为癌需要5-15年的时间,但并非所有腺瘤都会发生癌变。影响大肠腺瘤癌变的因素包括腺瘤的大小、数量、组织病理学类型、大体类型、不典型增生程度以及腺瘤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
一旦发现肠息肉,应根据肠镜活检的病理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内窥镜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是常见的三种治疗方式。内窥镜治疗包括高频电切除、微波治疗和激光治疗等,安全性较高,创伤小。手术治疗适用于病理检查证实有癌变或疑有癌变、腺瘤较大、腺瘤呈广基型、腺瘤数量较多密集分布于某一肠段以及息肉病、腺瘤病等仅行内窥镜无法切除的大肠腺瘤患者。药物治疗主要是预防大肠癌的发生,非甾体类抗炎药被认为可以预防大肠腺瘤的发生,并促使大肠腺瘤退缩。
即使肠息肉被切除,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进行定期随访,低危人群和高危人群的随访方法有所不同。低危人群包括单发、带蒂(或小于2cm的广基的管状腺瘤)伴有轻度或中度不典型增生者,治疗后1年复查纤维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加气钡双重对比钡灌肠检查),若为阴性,则每年需要进行粪隐血试验检查,并每隔3年复查一次纤维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加气钡双重对比钡灌肠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延长至每5年复查一次纤维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加气钡双重对比钡灌肠检查),期间仍然是每年行粪隐血试验检查。高危人群包括多发腺瘤、直径≥2cm、广基的绒毛状腺瘤或管状绒毛状腺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或者腺瘤癌变者(原位癌或浸润性癌),治疗后3-6月内复查纤维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加气钡双重对比钡灌肠检查),如为阴性,6-9月再次复查内窥镜,仍阴性者,1年后再次复查内窥镜。连续2次都阴性者,每隔3年复查一次内镜,期间每年行粪隐血试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