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教授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临床思路
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约40%-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脂代谢异常,这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仝小林教授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基本病机为“中满内热、膏浊为患”,临床上以胃肠实热证、肝胃郁热证多见。仝教授提出了“糖、脂、肥”同调理论,采用清热降浊法指导下组成的清热降浊方、降糖调脂方加减治疗,并通过临床研究证实了其明确的疗效,为治疗该病提供了新的辨治方法与思路。
在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达到11.6%,其中约90%为2型糖尿病(T2DM),而在T2DM人群中约有80%的患者存在超重或肥胖的情况,肥胖型T2DM成为现代糖尿病的主要人群。同时,在T2DM患者中约有40%-50%合并脂代谢异常,脂代谢紊乱是T2DM病程中最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并且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对于合并脂代谢紊乱的肥胖T2DM,不仅是糖代谢异常,也是肥糖脂病。因此,合理的治疗策略应该是包括降糖、调脂、控制体质量等的综合性治疗,而非单一的降糖治疗。
仝小林教授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糖、脂、肥”同调理论,采用清热降浊法指导下组成的清热降浊方、降糖调脂方加减,对肥胖型T2DM合并脂代谢紊乱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仝教授认为肥胖型T2DM应属“脾瘅”范畴,其相关的脂代谢紊乱则属“膏浊病”范畴。脾瘅多是由于过食肥甘、劳逸失调,而导致的中焦气机壅滞,运化不及,郁而化热,形成以口甘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病因为过食肥甘厚味,病位在脾,病机为中满内热,病理转归为消渴以及其他多代谢紊乱性疾病、血管并发症等。仝教授认为中满内热、膏浊蓄积为肥胖型T2DM脂代谢紊乱者的基本病机,治疗上以清热消膏降浊为主要治法,临床要根据脏腑病位侧重不同,以及不同病理表现宜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