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7年糖尿病足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策略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残疾甚至死亡。2017年发布的《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旨在提供关于糖尿病足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策略的最新信息。
首先,了解糖尿病足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是非常重要的。糖尿病足是指由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引起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高危足则是指糖尿病患者未出现足溃疡但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不管是否存在足畸形或周围动脉病变或足溃疡史或截肢(趾)史。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为4%~10%,而新发溃疡发生率为8.1%,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新发溃疡发生率更高,达到31.6%。
临床表现方面,神经病变可能导致皮肤干燥、肢端刺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等症状;下肢缺血可能导致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症状。随着病变进展,可能出现静息痛、趾端坏疽、足跟或跖趾关节受压部位出现溃疡等情况。
诊断方面,需要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血管病变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包括10 g尼龙丝检查法、震动觉、踝反射、痛觉、温度觉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等;血管病变检查包括体检、皮肤温度检查、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ABI)、经皮氧分压(TcPO2)和血管影像检查等。
治疗方面,需要根据糖尿病足的分类和分级进行个体化治疗。糖尿病足的表现为感染、溃疡和坏疽,依据病因可分为神经性、缺血性和混合性溃疡;坏疽的性质可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性坏疽。治疗目标是预防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进展,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糖尿病足患者死亡率;预防缺血导致的溃疡和肢端坏疽,预防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间歇性跛行患者的下肢肢体功能状态。治疗策略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内科治疗主要包括良好的代谢管理、下肢运动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外科干预治疗包括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干细胞移植和围手术期的处理。创面处理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前者包括姑息性清创、创面换药、创面用药、敷料选择、持续封闭式负压吸引、生物治疗、减压支具应用和物理治疗;后者包括清创术、植皮术和截肢/趾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