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综合征研究进展: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一种常见于重症肝病患者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损伤。近年来,随着对HRS的深入研究,国际腹水俱乐部(International Club of Ascites,ICA)更新了HRS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ICA最新制定的HRS诊断标准要求患者有明确的肝硬化和腹水诊断,并符合ICA-AKI(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同时,停用利尿剂并输注白蛋白两天无效、无休克、未使用肾毒性药物、无蛋白尿和微量血尿、肾脏超声检查正常也是诊断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发现的尿液生物标志物可能对肝硬化患者AKI的鉴别诊断有帮助,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HRS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体内血管舒张因子灭活减少引起周围和内脏动脉扩张,肾脏血管收缩,肾血流量下降和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内脏循环动脉血管扩张与肾脏血管收缩、血流动力学异常以及贫血等因素都可能参与HRS的发生。
对于合并肝肾综合征的患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血管收缩剂联合白蛋白、肝移植与肝肾联合移植、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治疗等。其中,血管收缩剂可减缓血管扩张,白蛋白可以增加有效血容量,两者联合使用可改善HRS患者的肾功能。肝移植是提高肝衰竭患者生存率和改善长期预后的最有效手段,但肝肾联合移植是否必要仍存在争议。TIPS治疗也可用于部分1型HRS患者,但证据有限,有效性不确定。
预防HRS的发生同样重要。细菌感染是肝硬化患者发生HRS的常见原因,早期控制和预防细菌感染有助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稳定血流动力学。纠正贫血、避免肾毒性药物的应用、维持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平衡等措施也可以预防HRS的发生。己酮可可碱在一项针对重型酒精性肝炎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中显示出保护肾功能、降低病死率和预防HRS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