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乙型肝炎的α干扰素治疗:注意事项与疗效
在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时,α干扰素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ALT的升高是常见的现象,通常在治疗5-8周后出现。这表明免疫系统被激活,正在清除感染肝细胞内的病毒。一般来说,ALT会在治疗后3-4个月恢复正常,并伴随着HBeAg和HBV DNA的转阴。ALT升高通常预示着较好的预后,不建议使用降酶药物。但如果出现黄疸,应立即停用α干扰素,并给予对症处理,待黄疸消退后再继续使用。
其次,感冒样反应(如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也可能发生。这些症状通常较轻和短暂,可以通过对症处理来缓解。如果反应严重,无法耐受,应停用α干扰素。
此外,α干扰素可能会引起骨髓抑制,导致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一般情况下,停药后可以自行恢复。但如果白细胞及血小板持续下降,需要密切观察并相应调整剂量或停药。同时,可以联合使用促血细胞生成的药物来帮助恢复。
如果出现精神神经症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应立即停用α干扰素。对于脱发、失眠、轻度皮疹等症状,可以先进行对症治疗,不必立即停药。
α干扰素的疗效主要体现在治疗结束时及停药1年后的应答率。应答率包括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治疗结束时的应答率为40%-60%,停药1年后的应答率为20-40%。此外,α干扰素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较好,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成人。
α干扰素还具有延迟性抗病毒效应及长期疗效。其长期疗效显著,能够显著减轻肝组织的炎症,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影响α干扰素疗效的因素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水平。肝组织炎症分级是直接反映患者免疫水平的参数。根据肝组织炎症分级来选择适当的病例进行α干扰素治疗,可以提高应答率。对于G3、G4期患者,α干扰素治疗是首选,预期有较好的疗效。
个体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患者对α干扰素的治疗反应各不相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免疫状态、药物敏感性、不良反应等情况来适当调整剂量和疗程。达到完全应答后,继续治疗3个月可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如果疗程结束时仍处于部分应答的病例,可以延长疗程或改用其他抗病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