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检测方法、时间点与频率
白血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尽管联合化疗策略、特异性靶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进步使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但部分患者在取得完全缓解后仍可能出现疾病复发,这是目前困扰恶性血液病治愈的难题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小残留病(MRD)与恶性血液病的复发有高度相关性。
微小残留病(MRD)是指在白血病经诱导化疗获完全缓解后或是骨髓移植治疗后,体内仍残留有少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它是白血病复发的首要原因,MRD的定量检测对于判断白血病病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定期检测微小残留白血病可以帮助更早地预测白血病的复发,指导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根据体内白血病细胞多少以决定是继续化疗抑或停止治疗;同时也可以较早发现白血病细胞是否耐药,并依此指导临床选用更敏感、更具杀伤力的治疗措施;此外,还有助于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净化效果。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残留检测方法是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是基于对肿瘤细胞特殊表达的免疫表型(LAIP)进行识别来定量检测MRD。RQ-PCR技术是常用的灵敏度较高的MRD检测方法,检测细胞水平达10^-6,可对含有融合基因、突变基因和异常表达基因的亚型进行精确检测,但是仅对具有特异性分子生物学异常的患者适用,对于大部分发病时无特异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可供检测的患者,RQ-PCR检测MRD受到限制。
由于白血病的遗传学背景、生物学特性不同,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动力学不一致,因此不同类型的白血病从分子水平复发到血液学复发所需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因此,建议根据疾病的不同类型和遗传学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检测频率。例如,对于急性白血病,MRD检测时间点与预后判断具有相关性。化疗后不同时间点的MRD检测对于预后的指导意义不同,大致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诱导治疗后MRD监测,用于指导早期危险度分层和下一步巩固治疗策略的选择;第二阶段为巩固治疗后MRD监测,用于指导维持治疗的强度以及出现MRD水平复发时的挽救治疗策略。
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成功取决于精确诊断、动态监测和精准治疗。MRD水平不仅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调整治疗方案,而且是判断患者预后及预测复发的一个有效因子,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等技术的广泛展开,MRD的检测方法得到了较快的改进,MRD监测在恶性血液病的临床价值将越来越多的体现,因此,谨防白血病“卷土重来”,要重视微小残留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