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特点是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IT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ITP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血小板计数、病程长短及预后将本病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著不同。
ITP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感染、免疫因素、雌激素的作用等。其中,细菌或病毒感染与ITP的发病有密切关系,50%~70%的ITP患者血浆和血小板表面可检测到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脾是自身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也是血小板破坏的重要场所。雌激素可能有抑制血小板生成和增强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对与抗体结合之血小板吞噬的作用,故ITP在女性多见,且多发于40岁以前。
临床上,ITP的表现形式多样,急性型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慢性型多见于20-5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袭,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血肿。颅内出血较少见,但在急性发作时仍可发生。脾脏在深吸气时偶可触及。
ITP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达那唑、输注血小板、血浆置换、促血小板生成药等。中医中药在ITP的治疗上也有一定的作用,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升板止血丸、清营汤合+灰散加减、茜根散为主、归脾汤加减、血府逐瘀汤加减等。食疗方面,猪皮红枣羹、枣泥薄撑、芪枣羊骨粥、枸杞参枣鸡蛋汤、大枣花生猪蹄、鳖甲炖鸭、花生枣泥粥、糯米鲶鱼胡子鲶等也可作为辅助治疗。
预防ITP的关键在于避免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春、夏之际易发本病,故要注意避免受凉、感染,以免诱发发作。饮食上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进食粗硬食物及油炸或有刺激的食物。同时,应加强必要的防护,避免创伤而引起出血。衣服应柔软、宽松,以免加重皮肤紫癜。避免剧烈运动及外伤,平时活动要避免关节受伤,一旦受伤应固定并局部冷敷。如有口腔粘膜与齿龈出血,应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定时以复方硼酸溶液漱口。如齿龈及舌体出现血泡,小血泡一般无须处理,大的影响进食的血泡,可用无菌空针抽吸积血,局部以纱布卷加压至出血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