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的感染与盆底疼痛:关系与治疗进展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前列腺的各种已知和未知感染是盆底组织器官炎性因子高水平表达的主要原因。III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盆底疼痛和泌尿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与泌尿系统的真性感染症状非常相似。类似于胃溃疡标本中发现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和Whipple病中发现的Tropheryma whippelii菌感染,前列腺炎也可能存在需要特殊培养条件才能检测出的病原体。
对58例BPH合并III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研究发现,前列腺液中炎性细胞与前列腺组织病理切片中炎性细胞分布的关系没有差异,提示部分IIIB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组织中仍有感染存在。临床实践表明,EPS等标本培养的时限长短和实验检测手段单一是过去慢性前列腺炎感染率低的重要原因。生殖支原体(MG)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微生物,但目前大多数国内三级医院均未开展相关检测。
研究发现,在III型前列腺炎患者中常见的微生物有类芽孢杆菌和变形菌属细菌。临床证据表明,所谓的无菌性前列腺炎、顽固性盆底疼痛(包括并发顽固难治性排尿异常)临床应用抗生素(如四环素类抗生素)可能会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对反复培养无菌的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采用持续服用美满霉素、或第四代喹诺酮类抗生素、或小剂量复方磺胺新诺明往往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慢性前列腺炎的种种疼痛症状的难以一时缓解消除,可能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局部免疫功能异常与高水平表达的炎性因子、高氧化应激反应状态、种种条件致病菌的存在、以及难以根除的后尿道高压与尿液反流以及复杂存在的盆底疾病有关。除常见的革兰氏阴性、阳性菌以及纳米细菌以外,还包括采用16SrSRNA手段才能发现的感染微生物、以及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结核分枝杆菌、厌氧菌、真菌、HSV、HPV病毒,以及致病性有争议的细菌L型、高性定植感染微生物如解脲支原体与生殖棒状杆菌等等。邻近器官的顽固性感染、泌尿系结石伴感染也是慢性顽固性盆底疼痛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