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成因、诊断与预防
在儿童门诊中,性早熟的病例日益增多。4岁女孩来月经、6-7岁女孩乳房发育、8岁男孩出现阴毛等现象都属于性早熟的范畴。这种发育问题不仅影响孩子的生理健康,也会对其心理产生影响。环境雌激素的存在更是引起了公众的关注。性早熟的诊断标准主要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年龄,通常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即可诊断为性早熟。
对于7-8岁出现性征发育的孩子,如果性发育进展缓慢,骨龄不超过实际年龄,生长速率保持在相应年龄水平,需要每3个月随访。若骨龄增长超过年龄增长,应每半年复查骨龄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干预。正常情况下,女孩在8岁后、男孩在9岁后出现性发育。如果性发育进展迅速,生长速率增加,短期内出现骨龄明显超过实际年龄,可能会影响最终成人身高。对于快速进展型青春发育,应及时给予干预。
婴幼儿出现第二性征被称为“微小青春期”,主要表现为乳腺发育、阴毛早现、阴道流血等。乳腺早发育多见于2岁前的女孩,乳腺增大但无乳头,乳晕色素沉着加深,乳腺组织增长非常缓慢,可持续数月才消退,部分可持续至青春期。乳腺早发育不完全性性早熟,13.5%-18.4%的患儿会发展成为中枢性性早熟。对于乳腺早发育,尤其是乳腺增大持续不退、进行性增大或消退后复现的孩子,需要定期随访,密切观察生长速率、骨龄和第二性征发育情况等,必要时重复性激素激发检查。
外源性性早熟是指摄入外源性雌激素引起的外周性性早熟,女孩或男孩乳房发育,伴有乳头乳晕,外生殖器色素沉着,女孩呈现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阴道出现与乳房发育不对称。有学者认为部分植物雌激素和其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如杀虫剂、领苯二甲酸盐等可在体内发挥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具有潜在的导致婴幼儿乳腺发育或性发育异常的作用。
性早熟以女孩多见,男孩的3-23倍。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的本质区别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是否启动。6-8岁开始促销第二性征发育的中枢性性早熟女孩通常无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6岁前出现性发育的中枢性性早熟女孩中,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比例为20%,且年龄越小,影像学异常的可能性越大。男性性早熟,约三分之二的有神经系统异常,50%左右的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因此,对于年龄小于6岁的中枢性性早熟女孩以及所有男性性早熟患儿均应常规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
性早熟的治疗目的是抑制性发育过程,延缓骨骼成熟和改善最终成人身高,避免早初潮及早熟引起的相关社会心理、行为问题。对于小于9岁的男性患儿,小于8岁的女性患儿,即线性生长、骨骼成熟和第二性征发育均加速者,第二性征快速发育迹象的预测成人身高矮于正常-2个标准差的患儿均应进行治疗。
预防性早熟的方法包括:避免过量的动物类食品,避免不吃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补类食品,避免油炸类食品,避免某些饮料和保健品,避免光照过度,避免大量使用化妆品,避免不良信息的泛滥,避免环境污染,避免含氯类农药的过量使用等。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性早熟,不要过于焦虑,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或责怪孩子。只要及时就诊,听从医生的正确指导,减少对孩子的二重伤害,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