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钙化灶:了解、分类与处理
随着女性对乳腺健康的日益关注,越来越多的女性在体检或因乳房不适就诊时接受了乳腺X线摄影(钼靶)检查。然而,检查报告中出现的乳腺钙化灶常常引起女性的恐慌。那么,什么是乳腺钙化灶?它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如果发现乳腺钙化灶,应该如何处理?下面我们将逐一解答这些问题。
首先,确认乳腺是否存在钙化灶的最佳检查方法是乳腺X线摄影(钼靶)。在钼靶片子上,钙化灶表现为形态各异的高密度影,通俗地说就是大小不等的白色点状图像。乳腺超声也可以识别乳腺内的钙化灶。钙化灶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正常乳腺组织退变、坏死后引起的钙盐沉积;肿瘤组织缺血坏死发生的钙盐沉积;乳房内血管壁的钙化;乳房内脂肪组织坏死钙盐沉积等。
我们之所以重视乳腺钙化的诊断和鉴别,是因为部分早期乳腺癌,特别是原位癌,常常在临床不能触及肿物的情况下,通过钼靶检查就能发现与肿瘤相关的典型微小钙化灶,从而使病人早期得到诊断和治疗,明显增加病人的生存时间,甚至是获得治愈。
如果发现乳腺钙化灶,我们需要根据钙化灶在钼靶片子上的不同表现特点,首先判断钙化灶良恶性的倾向如何。从形态上来看,粗大的钙化(包括粗大颗粒状、蛋壳状、不规则粗大钙化、爆米花样钙化)多属于良性钙化灶;细小成簇的钙化(成簇分布的针尖状、小杆状、簇状和泥沙样钙化)多与恶性肿瘤相关。对于钼靶观察到的病变情况,包括钙化灶及其他影像学改变,美国放射协会有一个评价这些病变良恶性倾向的分类系统——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也就是钼靶报告上的BIRADS分类。这个分类系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和影像科医生共同判断钼靶片子上出现的病灶良恶性的可能高低,一般来说,对于BIRADS4类以上的钙化灶临床医生就会建议病人接受病理的检查了,特别是合并有乳房肿物的钙化灶。BIRADS3类及以下分类的钙化灶,由于良性的可能性高,因此注意遵照医生的医嘱6个月或1年后复查钼靶就行。复查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比前后钼靶片子观察钙化灶的大小、形态、密度、空间分布特点有无变化,从而确定后续的处理方式。
对于需要接受病理检查的以单纯钙化灶为表现的病人,进行活检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钼靶引导下导丝定位开放钙化灶切除活检,一种是钼靶引导下立体定位钙化灶微创切除活检。微创活检的优势在于创伤小,钼靶实时引导可直观的见到钙化灶是否已被切除,缺点是需要专门的设备,技术条件要求高,难以在基层医院开展,病人在检查过程中乳房会也会接受一定剂量的X线照射。
总之,乳腺钙化灶并不是都与乳腺癌有关,对于钼靶提示恶性可能性高的钙化灶,应当接受病理检查;对于良性钙化灶,按照医生的医嘱定时进行复查即可,不必过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