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适量服,治病又滋补
在中医药学中,药酒是一种独特的剂型,它将中药与酒相结合,发挥出独特的疗效。药酒可分为治疗型药酒和滋补型药酒两大类。治疗型药酒主要用于治疗筋骨酸痛、风湿痹痛等症状,如五加皮酒、木瓜酒等;而滋补型药酒则主要用于滋补健身,如人参酒、蛤蚧酒等。
药酒的制备方法是将中药与白酒、黄酒或葡萄酒等酒类混合浸泡,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于酒中。酒本身具有辛温行散之性,能够活络通经、祛风散寒,因此与中药结合后,可以增强药效,同时服用方便。
药酒的配制方法有多种,家庭中可采用冷浸法,即将中药研成粗末,密封浸泡在50度以上的白酒中,每日摇荡一次,一般10-30天后即可饮用。滋补型药酒浸泡时间可适当延长,药效更佳。药量与酒量的比例可掌握在1:8左右。第一次药酒服完后,还可酌加白酒再浸泡一次,然后滤去药渣饮用。
药酒可以“引药上行”,发挥“引经”作用,更好地发挥药效。对于适应症的老年人,服用对症的药酒是有好处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药酒也是酒,其主要成分是乙醇,过量饮酒对健康有害。少量饮酒可以刺激食欲、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有利于胆固醇的分解代谢;而多饮则可损害肝脏功能、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诱发溃疡病、干扰营养素的吸收等。
患有消化性溃疡、食管炎、胃炎、胰腺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炎、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的老人,应避免或限制饮酒。感冒、发热、咽痛及气管炎等情况下,也应停服药酒。其他老年人服用药酒时,也应注意选用对症的药酒,遵循医嘱或按照用量说明,不得超过剂量,更不能拿药酒当一般酒饮。过量饮酒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应当慎用。
服药酒时,为了治病,可以四季随时配制服用;而滋补型药酒,冬令浸服尤宜。根据民间习惯,可从冬至日起,连服二三个月,但也不必过于拘泥时日。服药酒次数一般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半两左右,不善饮酒的可在睡前服少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