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主任医师孙锋
孙锋,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肛肠科
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常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多为一个;外口在肛周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经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肛瘘是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那么,肛瘘的病因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肛瘘可见于任何年龄阶段的患者,发病高峰年龄段在20~40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5∶1。婴幼儿发病也常见。
肛瘘常见病因
肛瘘基本病因,是肛门直肠周围感染形成不能愈合的慢性迁延性瘘道或窦道,其大体感染来源分为:
1、腺源性肛瘘:
肛管齿线位肛隐窝内肛腺感染,沿肛管直肠肌肉及软组织间隙蔓延扩散,形成开口瘘道或不开口的窦道,向下形成低位肛瘘,向上超过肛直环(或瘘管在肛直环内)形成高位肛瘘。腹泻、便秘、疲劳、抵抗力下降是常见诱因,90%肛瘘由此发生,治疗较为容易,手术多能一次性治愈。
2、裂源性肛瘘:
由于肛裂继发感染蔓延形成瘘管,因肛裂位置较低,多形成皮下瘘,是陈旧性肛裂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肛门前后正中位,前方发生复杂性肛瘘的较多,女性常见。
3、囊源性肛瘘:
由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内(或盆底)囊性肿物生长体积增大及排便肠蠕动挤压,囊壁移行至肛管直肠交界薄弱处(肛隐窝),在抵抗力下降时诱发感染。形成囊性窦道或瘘道,顶端位置往往较高,有光滑、宽旷、分隔状囊性内壁,常见于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畸胎瘤等,占高位肛瘘30%左右。因内壁有上皮组织不易完全祛除及囊壁较硬不易关闭愈合,难于一次性手术治愈,临床上称为“复发性复杂性肛瘘”。
4、痔源性肛瘘:
因血栓痔感染形成瘘管,多为皮下瘘,或向上形成粘膜下瘘,混合痔血栓形成感染形成的肛瘘内口多在齿线位痔体两侧,右前方母痔区发生较多,且易行成较为复杂的肛瘘。
5、肠源性肛瘘:
由于慢性炎性肠病,如溃疡性直肠炎、克隆氏病,溃疡感染波及直肠壁向下形成瘘道至肛周,一般以原发病表现为主,肛瘘治愈较为困难。肠源性肛瘘请同行务必注意:此类病人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可行肠镜检查、予以鉴别。
6、医源性肛瘘:
因肛门直肠检查、手术治疗引起感染蔓延扩散形成肛瘘。主要是齿线位肛隐窝肛腺受损伤、分泌不畅引起感染继发,常见不正确结扎痔核或缝线于齿线位引起。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进,此类肛瘘发生逐渐少见;更少见于盆腔其它手术如直肠、子宫、膀胱、骶尾椎手术感染形成瘘道。
7、伤源性肛瘘:
因误吞鱼骨、鸡骨,排便时刺入肛管周围组织或外来锐器直接刺穿肛管直肠周围组织,引起感染扩散蔓延形成肛瘘,不易愈合多由异物存留组织间隙造成。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