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与霰粒肿

原文发在笔者微信公众号“眼里山川”,并附有详细图片解读,有需要的朋友可至微信公众号搜索“眼里山川”查询阅读。

麦粒肿民间俗称“针眼”,现代医学名为“睑腺炎”,所谓“麦粒肿”是形象地特指病变发展成熟过程中形成的黄白色脓点,形似麦粒。其病理学本质是急性化脓性炎,有急性炎症特有的“红、肿、热、痛”等表现。发病直接原因是细菌感染,儿童及青少年常见,成人麦粒肿往往有脏手揉眼或熬夜等诱发因素。治疗上主要是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或眼膏,严重病例可结合全身抗菌药物(口服或输液),适当热敷促进化脓成熟或炎症吸收,成熟后可切开引流,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霰(xian,四声)粒肿现代医学名为“睑板腺囊肿”,“霰粒”是指类圆形的小雪团,形象地指睑板腺囊肿可扪及小包块,其病理学本质是慢性肉芽肿性炎,临床表现为睑板区无痛性硬结(没有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发病原因是睑板腺管堵塞,分泌物潴留,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腺管扩张,囊肿形成,不健康的生活作息和高糖高脂饮食是重要诱发因素。治疗上主要是局部热敷,较小的囊肿可逐渐吸收消散,但大的囊肿常不易消散,需手术刮除。

麦粒肿和霰粒肿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部分麦粒肿在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消退后可遗留机化硬结并长期存在,就变成了霰粒肿;而相对稳定霰粒肿在免疫力下降或受到刺激(如熬夜,进食辛辣食物)后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变成麦粒肿。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40 岁以上人群,同一位置反复发作的“麦粒肿”或“霰粒肿”,需警惕恶性病变的可能,应在专业医疗机构手术并采取活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睑腺炎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