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很多人都在用的护颈方法,其实正在伤害它
颈肩不适是当代人最常面临的肌骨健康问题。无论是电脑前久坐的「打工族」,还是沉迷于手机的「低头党」,都深受其困扰。
不少人出现颈部僵硬、酸痛时,喜欢通过按摩、松骨缓解症状。茶余饭后、和好友们约一场颈椎按摩,犒劳一下又酸又僵的肩颈,似乎成了当代人追捧的养生新时尚。
颈部按摩虽然舒爽,但盲目跟风非但不能护颈、反而存在伤颈的风险。
颈部不适,按摩前需三思
「骨正筋柔、气血以流」,颈部推拿本是一种徒手施术的中医疗法。应用得当,有益健康;但若方法不当或用错对象,则带来安全隐患。
近年来,因颈部按摩诱发的意外事件时有发生,轻者疼痛加重;重者可能引起颈动脉夹层、脑卒中等风险,严重情况下甚至威胁生命。
高危患者请对号入座,以下情况需慎用颈部按摩:
颈部扭伤急性期
推拿按摩手法本身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因此,在急性期应用局部炎症反应可能有增无减,造成疼痛、肿胀加重。
以最常见的落枕为例,患者常表现为晨起颈部活动不利、无法转头;急性期的治疗原则应以保护、缓解疼痛为主,不推荐进行重手法治疗。
颈部不稳定斑块
对于存在颈动脉斑块或钙化的群体来说,颈部按摩可能带来风险。
在机械力的刺激下,一旦发生颈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或局部血栓脱落,可引起脑内血液循环障碍,即脑卒中发作。
糖尿病患者
长期高糖状态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状态,较健康人更为脆弱。
一旦出现组织内损伤或伤口,往往不易愈合且易并发感染;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合并颈动脉斑块、血管继发狭窄等危险因素,在进行颈部按摩时,更要多几分谨慎。
颈椎不稳患者
不当的按摩手法可能加重椎骨错位,从而导致椎管内脆弱的脊髓,因暴力牵拉而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甚至造成终身瘫痪。
哪些情况可以按摩颈部?怎么按?
颈部按摩手法较适合颈部软组织疾患患者,如颈肩综合症、软组织损伤(落枕)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等。
安全、有效的按摩推拿治疗,需要以准确的评估和医者熟练、科学的手法为前提,才能更好地发挥缓解肌肉僵硬、减轻疼痛和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
- 按摩手法:按、揉,拿、搓、拨等。
- 治疗穴位:风池、天柱、风府、肩井、肩中俞、合谷等。
值得强调的是,不少人存在「痛则不通、痛就对了」的错误观念。一般来说,并非按摩时间越长、医生治疗手法越重效果越好,患者更没有必要强行忍痛治疗。
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应时刻保持与医生的良好沟通,尤其当出现眩晕、头痛、冷汗等不适时,要及时告知医生中止治疗。
呵护颈椎,别等疼了才想起
颈椎健康「牵一发而动全身」,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早诊断、早干预、才能早获益。
远离日常伤颈事宜
1. 长期低头、颈前伸:这种不良姿势形成的颈椎曲度与正常生理弯曲相反,易诱发颈椎变直或「反弓」表现。
2. 枕头不合适:卧具过软或承托力不足,会在睡眠过程中持续影响脊柱健康。枕头过高,睡眠时颈椎被迫处于屈曲位(类似低头状态);枕头过低,头部过分后仰,同样不利于颈部充分放松,还可能加重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临床表现。
3. 意外伤害:车辆急停或头颈部突然遭受撞击时,易产生颈椎的挥鞭伤。因此,小心驾驶、科学佩戴护具十分关键。
养成良好用颈习惯
日常养护最重要,应时刻避免头前倾、驼背等不良姿势;多做颈椎伸展动作,兼顾拉伸脊椎、放松背部肌肉。
当出现反复、难以自愈的颈部不适时,要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颈椎护理操
对于颈椎的长久养护来说,手法按摩终究「治标不治本」。只有通过主动锻炼,使颈部周围核心肌群力量强健,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颈椎的健康问题。
● 颈椎自我牵伸
取端坐位,目视前方,一手拉住椅子边沿以固定躯干,另一手反扣住头部向对侧肩方向做牵拉动作,以颈肩部有牵拉感为宜。每组动作维持10~15秒,每次3组,每日3~5次。
另一方向上,重复进行上述动作,以达到牵伸、放松侧颈部肌肉的目的。
● 颈部力量训练
取端坐位,将一条毛巾绕至颈后;双手握住毛巾的两端并向前拉紧;随后,头部向后用力(注意收下巴)、与毛巾所提供的阻力作对抗。
用力维持10~15秒,每次3组,每日3~5次。
● 「米字操」练习
以颈部作「笔」,在空中书写「米」字。此动作包含颈椎的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活动度训练。
但需要强调的是,「米字操」对于颈椎稳定性要求较高,适用于健康人群的预防性锻炼;而对于已经确诊颈椎病或练习后不适症状加重的患者,应立刻停止练习并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
参考文献:
[1]Kranenburg HA, Schmitt MA, Puentedura EJ, Luijckx GJ, van der Schans CP.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cervical spine manipulation or mobilization and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 systematic review. Musculoskelet Sci Pract. 2017 Apr;28:32-38. doi: 10.1016/j.msksp.2017.01.008. Epub 2017 Jan 23. Erratum in: Musculoskelet Sci Pract. 2018 May 18;: PMID: 28171776.
[2]张明才,元唯安,孙骏,杜国庆,王翔,熊轶喆,陈东煜,王辉昊,陈博,沈知彼,詹红生.颈椎手法的临床适应症选择与禁忌证汇纂[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2,56(12):11-15.DOI:10.16305/j.1007-1334.2022.2205011.
[3]Bier JD, Scholten-Peeters WGM, Staal JB, Pool J, van Tulder MW, Beekman E, Knoop J, Meerhoff G, Verhagen AP.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Physical Therapy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Neck Pain. Phys Ther. 2018 Mar 1;98(3):162-171. doi: 10.1093/ptj/pzx118. PMID: 29228289.
[4]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项痹(颈椎病)制定工作组,章薇,李金香,等.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项痹(颈椎病)[J].康复学报,2020,30(5):337-342. DOI:10.3724/SP.J.1329.2020.05002.
[5]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J].中华外科杂志,2018,56(6):401-402. DOI: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8.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