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不舒服被建议去查精神科?这是个什么道理?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在愤怒时明显感到血压和心率在增加、在抑郁或焦虑时也感到胸闷和气短……

 

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是否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呢?

 

心理疾病对于心脏疾病的影响

 

通常来说,很多心理问题都会影响到身体的感受。

 

心理问题影响感受的一个代表疾病,名叫「瘾症」。这在中年女性群体中会比较多见,她们往往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心慌、气短。

 

但检查了一圈,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问题,网上查阅资料后,越想越像心脏病,越查越觉得症状有加重。

 

 

而在临床上,也有很多冠心病的病人在放了心脏支架之后,担心支架会不会掉、会不会长血栓、会不会影响寿命……每日惶恐不安,内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还有心脏搭桥之后的病人,因为桥血管是身体其它部位的,手术后担心还能不能运动,担心能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担心还能不能工作,慢慢变成了一个生活缺失的个体,最后引发了焦虑抑郁。

 

焦虑和抑郁这些心理问题,反过来又影响到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很多时候起到了负面的作用。

 

「双心病」不容忽视

 

所谓的「双心病」,其实指的是心理心脏病,常表现为心血管疾病和心理性疾病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导致疾病发生恶化。

 

心血管疾病患者之中,发生心理疾病的概率还是很高的,临床比例大约为30-50%,其中最常见的是焦虑和抑郁。

 

其实,很多心血管疾病是不能完全治愈的,治疗的目标是以控制病情为主。

 

 

患者情绪很容易受到症状的影响,对于疾病过度担心或不能恢复至以前的身体状态耿耿于怀,最终发展出了心理问题。

 

另外,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不足,也是造成焦虑的原因,很多患者出现了症状,立刻就会放大来看,长时间不能放松下来,最终进入了恶性循环中。

 

不同人群的「护心法则」

 

女性绝经后要注意激素的作用

 

女性心思细腻,在绝经后可能会因为激素的作用,而出现心理问题。

 

个人的调整和家人的陪伴会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积极锻炼、调整状态都是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的。

 

中青年人要保证健康生活方式

 

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有很多,有不可控制的,也有可以控制的。

 

年龄、家族史、基因等等因素无法改变,但是肥胖、熬夜、高油高盐饮食这些因素却是可以控制的。

 

 

中青年人要积极的了解家族疾病,要对自己的生活习惯有个基本的认知,同时也应该尽快的改正不良习惯、定期体检,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老年人出现症状千万不要「扛着」

 

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不要轻信网络上的各种虚假宣传,也勿被带着节奏走。

 

出现症状要及时的就诊,不要硬抗,很多重大的心脑血管疾病,都是被「扛」出来的,

 

如出现活动后胸闷、血压升高等问题,要及时就医,不要「小病变大病。」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