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出发的小土豆请注意:尔滨不止有美食美景,还要小心这种隐患……
2024年第一个火出圈的,非哈尔滨莫属,大家都在这个巨大梦幻的冰雪世界里玩得不亦乐乎。
但是长时间在室外游玩之后,不少人却发现,手、脚、耳朵等外露部位长起了冻疮,又痒又痛,十分难受。
冻疮是皮肤浅层的冻伤。虽然不像冻伤一样需要立刻就医,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出现化脓溃烂后,伴随着感染加重可能引发严重的截肢后果!
得了冻疮该怎么治疗?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做好预防工作呢?
冻疮的病因 与症状
寒冷是冻疮发病的主要原因。
与冻伤不同,冻疮实际上属于一种非冻结性冻伤,一般是由于皮肤接触到 10℃以下、冰点以上的低温,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时间长了之后,动脉血管麻痹扩张,造成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冻疮。
此外,缺乏运动、手足多汗、营养不良、鞋袜过紧、贫血、体重过轻等因素也可能加重冻疮。
在患冻疮后,通常表现为单个或多发的肿胀性鲜红或暗红色斑疹、丘疹或结节,常伴瘙痒或烧灼感,严重的话还会出现水疱和溃疡。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或慢性的冻疮还可能会引起营养不良、水疱破溃或溃疡后继发感染、瘢痕形成或萎缩,冻疮引起的血管痉挛甚至还可能造成组织坏死。
冻疮更「偏爱」哪类人群?
同样处在寒冷的环境下,有的人会得冻疮,有的人反而不会,这是因为冻疮具有「特发性」,以下人群要特别注意。
女性:相较于男性,同年龄的女性对寒冷的适应性差,皮肤对寒冷的抵抗力低,因而更容易发生冻疮。
孩子:在接受寒冷刺激后,儿童皮下毛细血管会发生痉挛性收缩,引起局部血流障碍。组织营养不良,容易发生损伤,进而出现冻疮。
血液循环不佳的人群:久坐久站、穿紧身衣裤、缺乏运动,或患有心脏、血管疾病等,会导致末梢血液循环不佳,局部皮肤对寒冷的适应性也会很差,因而容易发生冻疮。
生活及工作环境潮湿的人群:湿冷环境下,人体局部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更容易被破坏,对寒冷的耐受性较差,会促使冻疮形成。
出现冻疮要这样护理
轻度冻疮会导致皮肤干燥和脱屑,适当使用保湿霜或润肤乳,可减少皮肤干燥和瘙痒感。
避免过度磨擦冻疮部位,尤其是痒时不要用力搔抓,否则会加剧局部炎症和损伤,增加感染风险。
将 冻疮部位放在温水中浸泡,可帮助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并减轻冻疮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水温最好不要超过37℃,如果过热会引起疼痛或损伤皮肤。
预防冻疮这样做
选择合适的保暖衣物对抵御寒冷天气至关重要。出门前,穿戴足够保暖的衣物,包括带有防风、防水功能的外套,并加穿保暖鞋、手套等。
「三明治」叠穿法可提供更好的保暖效果,但要选择透气性好的材料,以便汗水蒸发引起冻疮。
避免长时间、频繁暴露在寒冷环境下,尤其是手、脚、耳朵等容易冻伤的部位更要注意。如果必须在寒冷环境中工作或活动,尽量减少暴露时间,以免皮肤受到低温刺激。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坚果和全谷类食物等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促进皮肤健康,增强身体抵抗力。
寒冷时在户外尽量不吸烟,因为这样可能会促使人体热量丢失并减慢血液循环,从而加重血管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