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之灵片是什么药?
迈之灵片是一种中成药,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七叶皂苷。
迈之灵可促进和改善周围血液循环,加快血管收缩,减少静脉血液沉积。具有抗氧化、消炎等作用。还可用于痔疮、精索静脉曲张、糖尿病导致视网膜病变等疾病[1]。
1、该不该吃
(1)适用人群:
- 用于治疗慢性静脉问题(如功能不全、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后引起的下肢不适(如肿胀、痉挛、瘙痒、疼痛等),以及静脉曲张导致的肿痛等症状。
- 手术后、外伤、创伤、烧烫伤所致的软组织肿胀,静脉性水肿。
- 痔静脉曲张引起的内、外痔急性发作症状,如肛门潮湿、瘙痒、出血、疼痛等。
(2)禁用人群:
- 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 罕见遗传性半乳糖不耐受症、Lapp乳糖酶缺乏症或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患者[2]。
- 妊娠和哺乳期间不建议使用本品。如果已怀孕或正在哺乳,请告知医生。
- 不适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
- 胃溃疡患者在使用本药时需特别谨慎,因为药物可能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加重胃溃疡症状。在使用前,请告知医生您的胃溃疡病史,以便医生评估风险并为您提供合适的建议[3]。
2、怎么吃?
(1)吃多大的剂量?
成人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1~2片。
病情较重或治疗初期,每日两次,每次2片,或遵医嘱服用。
(2)什么时候吃比较好?
饭后口服。可在饭后立即口服或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药物随食物缓慢吸收,可减少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更好地发挥药效。
(3)吃多久可以停药?
通常20天为一疗程。可长期服用。
(4)忘记吃药了怎么办?
- 如果只是漏了一次,且马上想起来了,时间差距较短,马上服用即可。
- 如果已经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吃过,或者已经超过12小时,那就不要补服了。
- 漏服时,一次吃多少就吃多少,千万不要增加剂量。
3、常见不良反应?
可有轻微胃肠道不适、恶心、轻度腹泻、口干、头痛 、眩晕、瘙痒或过敏反应。也可能有发热等反应[2-3]。
4、服药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 如果患者出现皮肤炎症、血栓性静脉炎或皮下硬结、剧烈疼痛、溃疡、单腿或双腿突然肿胀、心脏或肾功能不全,应咨询医生。
- 服用本品期间,患者应严格遵守医生嘱托的其他非侵入性治疗方法,例如使用弹性绷带或压力袜或使用冷水[3]。
- 胃溃疡患者在使用本药时需特别谨慎,因为药物可能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加重胃溃疡症状。因此,服药期间出现原有症状加重时,请及时停药,并就诊。
5、其他常见问题
Q:长期服用是否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A:长期服用迈之灵片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虽然迈之灵片主要用于治疗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痔疮等多种病症,并且其副作用相对较轻,但是长期使用仍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等。
在使用迈之灵片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用药,不可以自己盲目地停药或增减药量等。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处理。
Q:吃完迈之灵片后应该注意什么?
A:吃完迈之灵片后,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观察不良反应:服用迈之灵片后,注意观察自己是否出现任何不适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 避免饮酒:在服用迈之灵片期间,应避免饮酒。酒精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甚至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告知医生,因为迈之灵片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特别是与其他抗凝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迈之灵片主要用于治疗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等血管疾病,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恢复非常重要。建议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 注意药物保存:请将迈之灵片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同时,请将药物放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以免误食。
Q:迈之灵片是否含有激素或成瘾性成分?
A:迈之灵片的主要成分是马栗树籽的提取物,即七叶皂苷素,这是一种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静脉回流、减轻静脉淤血症状等作用的物质。因此,迈之灵片不属于激素类药物,也不具有激素药物的特点,如抗炎、抗过敏作用等。同时,迈之灵片也没有成瘾性成分,不会产生依赖性和滥用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迈之灵片是安全有效的药物,但在使用前还是需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特别是对于有严重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用法使用迈之灵片,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学虎,王昆,肖乐,等. 迈之灵片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2012,7(02):190-191.DOI:10.3760/cma.j.issn.1673-4777.2012.02.028
[2]迈之灵片药品说明书.
[3]魏巧玲,董晓光.迈之灵片致发热不良反应1例[J].新疆医学,2021,51(04):49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