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突然发现男友是「恋物癖」,我该怎么办?

突然发现男友是「恋物癖」,我该怎么办?

“我渴望:

她香艳的胸衣,

她美腿上的丝袜!”

歌德在《浮士德》里这样写道。

爱屋及乌,对一个人的情欲似乎总能衍生到他/她的物品上。

这很正常。

 

而有时,这些欲望却会脱离物主。

贾平凹的小说《废都》中,西京四大名人之一的阮知非虽是“浪子班头、戏子领袖”,被一众“俊妞儿围着”,但他对她们兴致并不高,甚至撞见妻子床上睡着另一个男人也不以为意。

反倒是女人的鞋,他十分钟爱,其家中卧室里有五层格架,尽是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女式皮鞋。

 

先别惊讶。

回归到现实社会,人们性欲的旺盛和多样性,往往比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更赤裸。

 

著名美国导演昆汀,就曾因为“30分钟把舞女脚趾舔皱”名扬海内外;

打开某二手交易网站,总能看到某些人执着于购买“非全新”的衣物;

更有甚者,由于喜欢女性的飘飘长发,不惜重金购买来抚摸嗅探。

▷图片来 源:Phantasmata-Brittany Shepherd

 

谁看了不得感叹一句“人类的性癖怕是才开发了不到10%吧”。

 

而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小众爱好”的背后,其实偷偷潜伏着某种真正的“病”:

恋物障碍。

 

 

01| “恋物”也有等级之分?

 

当然,各位大可不用太慌张。

不是随随便便有点“小爱好”就能被确诊为“恋物障碍”的。

恋物≠恋物癖/障碍。

 

 

一般来说,我们会将“恋物”分为3个等级。

 

恋物等级一:普通人

 

看到内衣、内裤这些本就和“性”息息相关的物品,血脉偾张再正常不过了。

这些特定物品本身就蕴含着浓浓的“性”意味。

不少情侣在“办正事”前也会选择穿着一些性感内衣来增添情趣,调动起两人之间爱欲的火花。

 

恋物等级二:“X”控大集合

 

并不是只有字面意思上的“物品”会受人喜爱。

特定的、非传统意义上“性感”(胸、臀等)的身体部位,也同样会勾起一部分人的原始欲望。

“手控”“足控”“喉结控”,人类的性癖好可谓各色各样。

 

而在人数众多的“X控”之中, 不同人的喜好方式或者说程度也十分迥异。

 

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视觉欣赏阶段。

点开任意社交平台,搜索相关关键词,都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爱好者们会放大、特写人身上的某个部位,突显其强大的性张力,充斥着人类肉体本身的美感。

▷图片来 源:小红书

 

同时,也对于这类“物品”或“部位”存在严格的“颜值”要求:

“我喜欢的是好看的手,不是谁都可以的好嘛!”

虽然有时候会冒出许多俏皮发言,但还是停留在欣赏、赞叹的层面,通常并不会付诸行动。

“如果我男朋友有这样的手,我就夜夜笙歌不出门......”

 

而另一部分“X控”,则连带物品所带来的触觉、嗅觉体验也一并偏爱。

前段时间,某知名奶茶店上架了一款新品“糯香柠檬茶”,因其“独特”的口味,被部分消费者形容为少女“jio”的味道。

此番言论一出,瞬间“吸引”了一大波某游戏玩家,深谙“玉足文化”并善于自嘲玩梗的他们火速赶赴现场,更是给这款饮品分了不同鞋款、不同袜子、不同场景的分类。

▷图片来源:百度贴吧

 

以上讲到的,终究还是以“口嗨”为主,对于某些特定物品/部位的喜爱,只是他们“私密幻想”的一部分。

事实上,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心理学家贾斯汀·莱姆勒,曾开展了一项样本高达4000多人的性幻想调查,结果发现:

有45%的人,会对那些本没有性意味的物品产生性幻想。

 

既然存在性幻想,自然也有一部分人将其“实践”于床榻之间。

例如,频频希望伴侣能够配合穿戴不同样式的裤袜,并在doi时热衷于轻吻、嗅探双足等。

这些特定的物品对于他们来说更像一种加分项,能够为他们的伴侣或性幻想增光添彩。

并不会真正影响到他们自己或其他人的生活。

 

恋物等级三:恋物癖/障碍

 

恋物癖(Fetishism)一词起源于葡萄牙语feitico,意思是“强迫性的迷恋”。

也就是说,这种迷恋具有“强制”“不可控制”的性质。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

只有当恋物行为导致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出现个人痛苦或损害时,或者当没有特定恋物对象就无法性唤起时,才会诊断为恋物障碍。

 

打个比方,一个正常的人可能会因为伴侣的纤细的双足、性感的丝袜等部位产生欲望,但他们同时也会被伴侣丰腴的胸部、激情的话语深深吸引。

而恋物障碍患者,几乎无法被“除了他们喜欢的那个‘特定物品’”之外的其他东西,很好地调动起性欲。

更通俗地说,缺少了那个物品,他们要么难以doi,要么就难以高潮。

 

另外,恋物障碍患者会感受到强烈的痛苦或者会对社会产生一些危害。

比如,他们会认定自己喜欢某件东西是肮脏、变态的,进而产生剧烈的羞耻感,甚至采取自残等极端方式;

亦或是不受控制地做出偷窃、抢夺所好之物的行为,侵犯到其他人的正常权益。

▷图片来源:微博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在热搜上看到一些恋物障碍患者的“变态行径”。

倒尽胃口的同时,也不免有些疑惑,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幅模样?

 

 

02| 缺失,所以迷恋

 

恋物障碍形成的缘由十分复杂,学术界也众说纷纭。

今天,我们主要讲讲几种有广泛认知的成因:

 

a、与焦虑的对抗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儿童在性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俄狄浦斯情结”

以男孩为例,即他们会对母亲产生强烈的情感,并把父亲视为“情敌”般的竞争对象。

由此会产生强烈的“阉割焦虑”,即担忧因为对母亲的欲望而被阉割。

 

实际上,这种焦虑并非局限在害怕身体上受到伤害,而是更接近一种“象征性的恐惧”:

对于权威力量的恐惧、对于害怕失去母亲的爱的恐惧。

 

因此,儿童可能会衍生出防御反应来对抗这种焦虑。

精神分析学家拉康认为:

恋物癖作为一种防御机制由此诞生,孩子可能通过寻找某样“物品”来代替“母亲的爱”,以此来否认、掩盖焦虑。

 

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沉默的羔羊》中的“野牛”比尔从小受到母亲虐待,严重缺乏母亲关怀的他逐渐内心扭曲,变得钟爱女性的皮肤以及女性的衣物。

这些其实都是其潜意识里对母爱渴望的病态表现。

▷图片来源: 《沉默的羔羊》海报

 

b、错误的强化

在一个羞于谈“性”的大环境下,很多孩子小时候并没有得到父母良好的性教育和性引导。进入青春期之后,性生理的快速发展与性心理的压抑产生巨大矛盾。

 

于是,孩子们只能通过大量的性幻想和自我安慰来解决生理需求。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如果碰巧遇到了某些物品与性欲产生了联结,比如见到/触碰到了异性亲属的贴身衣物,亦或是在影视剧中看到相关情节。

 

在一次又一次的性幻想中,孩子们会无意识地将那个物品与“性”牢牢捆绑,以至于渐渐发展成一种病态的情况。

 

可以说,恋物癖的源头其实都是内心的一种缺失。

无论是幼时爱的缺位,还是早期缺乏正确的性抒发。

 

最后,只能通过对某个物品一遍又一遍强迫性的发泄,来试图弥补内心的空处。

不幸的是,这种错误的方式,很多时候只是徒劳,不仅会遭到更多社会与家人的不理解与唾弃,还会加剧内心的伤痕。

 

 

03| “恶魔附身”的病人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曾对92名恋物癖患者做过调查,样本中的所有人都没有伤害女性的动机,大多个性内向,害怕与女性交往。

 

有不少患者甚至会“当面”去夺取那个“物品”,结果被当场抓获。

他们也曾尝试过一些自我的监督手段,例如写警告书、决心书、甚至伤害自己等。

但在所有的调查样本中,有超过7成的人受到过两次拘留、判刑等法律制裁,在被放出来后仍选择了重蹈覆辙。

 

对比其他罪犯,恋物障碍的病人,很难仅仅通过法律制裁就解决问题。

当法律与社会介入之后:

有95%的人出现了情绪低落、忧郁、焦虑等问题;

8.7%的人直接产生了情绪危机;

更是有高达98%的恋物障碍患者加剧了恋物倾向。

 

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克里斯·戈瑟林和格伦·威尔逊的实证研究表明:

一些恋物癖者的行为,对他们来说是放松而不是兴奋。

 

类似于抽烟/醉酒上瘾的人群,当生活中压力来袭,焦虑爆满的时刻必须得嘴边叼上一根或来上一口,不然就浑身难受。

 

恋物焦虑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常规的禁断手段不但不能缓解他们症状,反而会使患者对前途感到悲观绝望、焦虑感加强;

 

这些只会催促着患者继续重复往常错误的行为,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焦虑——恋物行为——被斥责——更焦虑——继续恋物行为——再次被斥责——更焦虑——继续恋物行为

 

网络媒体上,大众对于恋物障碍患者行为的评价,大多是不适和愤慨之情。

但隐约间,也能捕捉到一些与众不同的声音。

 

“如果能得到治疗该多好......”

▷图片来源:微博

 

其实,他们是有机会得到治疗的。

在心理学上,存在多种方式能够治疗、缓解恋物障碍症状,比如认知行为疗法、厌恶条件反射、脱敏疗法等,再辅以药物协助,往往能起到不错的作用。

 

在喜剧《少女大盗》中,已婚的男主爱上了一副名为《孤独的少女》的画,他时常幻想自己能救画中的少女免受到歹徒的袭击。

当新上任的老板提出要把画全部转移后,他决定不顾一切地去偷画。

▷图片来源:《少女大盗》

 

而在故事结尾,主角在和家里那位“黄脸婆”去海边度假后,两人之间的芥蒂消失了,伴侣之间的爱重新燃起。

 

当他再次回到展厅,看着那幅画时,脑海中竟然满满都是老婆的身影。

男主只是短暂把情感寄托在了一副画之上,当鲜活的爱近在眼前时,自然也无需依赖没有生命的物体了。

▷图片来源:《少女大盗》

 

如果你也在网络或现实中见到了恋物障碍患者。

希望你在厌恶他们之前,能够先按个暂停:

他们也是内心矛盾的病人;

他们可能也曾努力地想要改变自己,只是现在还没有成功。

 

这不是在为他们的某些行为开脱,而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够正视这种障碍,从而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一味地指责或辱骂,并不能制止他们的行为,同时也很难保障我们自己的权益。

 

而屏幕前的你,如果已经被“恋物障碍”缠绕已久,也希望你能够明白:

这并非什么绝症;

如果真的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请及时、勇敢地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他们会遵循保密协议,竭尽全力帮助你调节自我。

 

对于物的爱,从来都该是爱屋及乌。

纤长的指节、温润的双足,都只是他/她身上众多闪光点的一部分。

我们恋的从来不是“物”,而是“物”承载的“爱”。

 

点个【分享】,让你的朋友看看他们正处在哪个“恋物等级”。

你是否也曾对某个物品情有独钟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又或者你希望我们写写哪个“小众爱好”,不妨也在留言区写下来,说不定下次的选题就来自你。

 

 

参考资料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avidson, J.K. and L.E. Hoffman. “Sexual Fantasies and Sexual Satisfac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Erotic Thought,”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1986) 22:184.
Gosselin, C. & Wilson, G. (1980). Sexual variations. London: Faber & Faber.
马春花 & 刘莹.(2023).高跟鞋、恋物癖与“废都”情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02),68-79.doi:10.16287/j.cnki.cn11-2589/i.2023.02.014.
林万贵.(1995).92例恋物癖的临床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6),264-265+263.
 
 

如果你对你或伴侣的性癖好感到迷惑,甚至对你产生了困扰,但又感觉难以向他人启齿;

可以尝试寻求专业心理人员的帮助。

他们不但会完全遵守保密协议,而且会与你共同制定解决方案扫描下方二维码,一起来测测吧!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