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在病房碰到一位老先生,因为近五年来每到夜间即出现腹痛,疼痛难以忍受,辗转于省内各大医院,不停地住院,检查。把能引起腹痛的常见病都筛查过了,就是找不到原因。最后医生告诉他,就是一个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肠道痉挛引起的疼痛,使用调节神经、缓解肠道痉挛的药物治疗,症状时好时坏,总让老人痛苦不堪。会不会是个癌?医院没发现?这样的念头不断地出现在老人的大脑中,而医生告诉老人儿子说老人这症状跟焦虑有关,反复就诊的五年当中,老人一说肚子疼,他的儿子就觉得这老头吧,爱胡思乱想,但是不能不陪老人看病啊。再次来到省级医院,继续检查,这次重点查肿瘤,查心脏方面,结果是心脏没问题,也没发现肿瘤。只能以安抚为主了,到我们科室再次住院就是想多安抚安抚。我们观看病人的检查后,发现腹部CT里面报的有阑尾粪石,炎症指标正常,患者腹痛多在夜间,且以上腹部为主,伴有腹胀,体格检查右下腹有深压疼痛,肠鸣音活跃,不是急性阑尾炎,但不能排除是慢性阑尾炎,粪石引起的……我们把这个猜想告诉老人还有老人的儿子,两个人要求赶紧治疗。
听着病人这样给我说,我心里也泛起了嘀咕,再继续做检查意义不大,这样的查来查去还是很难断定,但是阑尾粪石是肯定有的,如果做个外科手术把阑尾切掉,病人腹痛症状消失了倒还好说,不消失,那病人就白挨一刀,患者家属肯定会把庸医这个帽子给我安上,轻则赔钱,重则被告……
还好我们已经开始开展最新技术经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可以诊断性治疗,在肠镜下对阑尾腔插管冲洗,不开刀,无创面,甚至连麻醉都不用,可以给老人做个试试看,至少粪石是存在的,做了也不是过度医疗。给老人沟通一下,讲了讲我的想法跟解决方法,老人听后十分愿意配合。
在做好充分的清肠准备后,我们在放射科,先用电子肠镜进入肠腔,观察肠道准备情况,对阑尾开口处也就是回盲处进行冲洗,使其保持一个良好视野,然后退镜观察,看看肠道有没得有其他的问题。观察完以后,肠镜携带一个特殊的前端锥形帽进入回盲部,抵住阑尾开口,导丝引导下插管,对阑尾腔进行造影,冲洗,当时阑尾腔内的陈年老粪就被冲了出来,还有少量的血性物质,反复冲洗以后,再次给阑尾腔注射造影剂观察,阑尾腔稍微有些毛糙,退镜结束。
全程无麻醉、无镇痛,老人完全清醒状态下操作,做完以后即下床活动,正常吃饭。
第二天老人还有他的儿子告诉我,肚子不疼了,晚上休息的很好,因为患者血常规没有提示有感染情况,故这个患者没有使用抗生素。
总结:阑尾炎早期多见于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类似于急性胃炎的症状,且患者及医生早期多会以误食不洁食物所导致,白细胞、中性细胞、CRP、PCT等炎症指标会提示升高异常,早期阑尾炎腹部彩超、腹部CT存在阴性可能,但随着病情逐渐发展,疼痛可逐渐转至右下腹,出现压痛反跳痛,应注意和急性胰腺炎及急性胆囊炎相互鉴别。
我们既往对阑尾炎的认识不够充分,大家临床上多见急性阑尾炎,且内科对阑尾炎认识为血常规提示感染,患者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多转至外科治疗,通过本病例我们充分认识到阑尾炎也分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并不一定都是感染引起的,有可能是粪石导致的。排除其他原因出现的不明原因腹痛,出现有功能性胃肠病症状,血常规不提示感染,右下腹有压痛,影像学可以证实阑尾腔增粗或者有粪石存在的,那就是慢性阑尾炎的症状。
既往发现阑尾炎后,除了使用抗生素治疗,多转至普外科手术治疗,经过查找资料后发现,阑尾并非一切了之,也并非毫无用处。据研究表明,阑尾炎切除后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和淋巴瘤的发病率升高,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胆结石发病率增加1.79倍,阑尾因含有多种肠道微生物及丰富的淋巴组织,具有免疫、分泌、维护肠道菌群等功能,术后还可能导致肠道粘连。有研究指出,阑尾因含有多种肠道微生物及丰富的淋巴组织,具有免疫、分泌、维护肠道菌群等功能,另有研究发现阑尾切除是导致淋巴瘤、直肠癌等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目前阑尾炎治疗有单纯内科的抗生素治疗,或者外科介入直接将阑尾切除治疗,现在有了第三种选择,经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由郑大一附院消化病医院院长刘冰熔教授发明,使用结肠镜结合ERCP插管造影技术,进入阑尾腔,进行粪石取出从而保护阑尾形态,区别于传统阑尾切除的超微创技术。多次被美国消化疾病周(DDW)(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消化系统顶级学术会议,由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美国胃肠病学会(AGA)、美国胃肠内窥镜学会(ASGE)和消化道外科学会(SSAT)4个协会联合主办)邀请,与全世界消化专家分享该项技术。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自治区的数十家医院开展了ERAT技术。该项技术无创,操作容易,为患者节省费用,减轻痛苦,减少住院时长,及保留阑尾结构功能,值得推广。
本文由作者牛跃辉原创,相关一些内容曾发在小荷医生,可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