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方教授|48岁男患者全身长满“痤疮”?本期诊断揭秘
孙建方教授成功诊断一例罕见的罗道病病例,该患者为一名48岁男性,面部、肢体和躯干出现红棕色圆顶状丘疹结节已持续4个月。患者病史中未出现明显自觉症状,系统检查也无异常。经过详细的病理分析,孙教授最终确诊为罗道病。
罗道病是一种非肿瘤性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病因尚不明确。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淡黄色斑片、红褐色丘疹、斑块和结节等,表面可有黄点,自觉症状轻微。多发性、泛发性皮损较为常见,部分病例可形成较大结节和肿瘤。罗道病主要好发于40-60岁人群,男女发病率无差异。
病理学上,罗道病主要表现为真皮内组织细胞浸润,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特征性表现为组织细胞吞噬淋巴细胞现象,形成“豆袋细胞”。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组织细胞S-100和CD68阳性,CD1a标记阴性。罗道病预后较好,多数患者经数月或数年皮损可缓慢自行消退,局限性皮损可手术切除。
孙教授指出,罗道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对于疑似病例,应尽早进行病理分析,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此外,孙教授还强调了罗道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如淋巴瘤、血管瘤等。
罗道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采用化疗、放疗、糖皮质激素、氨苯砜及沙利度胺等治疗。治疗方案的制定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孙教授提醒,罗道病虽然预后较好,但仍需引起重视。患者应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