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狼疮日:你身边有这样的“蝶友”吗?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京东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有这么一种疾病,它不像癌症那样来势凶猛,动辄“威胁生命”;却又跟癌症一样会给患者带来持续的折磨。

 

它就是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红斑狼疮。

 

而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在面部出现“蝶形红斑”,你身边有这样的“蝶友”吗?

 

 

红斑狼疮是什么?

 

说起红斑狼疮,许多人都只闻其名,对于它的病因、诱因和它具体的临床表现可能并不了解。

 

下面,小编就来科普一下,让更多人正确认识和关注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的、反复发作的、与自身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好发于15-40岁女性,发病原因与遗传、性激素、环境、药物、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临床上,又根据不同症状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有:

 

● 盘状红斑狼疮:

是红斑狼疮中最轻的类型。典型症状为皮肤出现红斑,通常发生在日光照射过的皮肤上。

 

 

●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类型。皮肤上会出现环形红斑、丘疹鳞屑这两种损害。

 

● 系统性红斑狼疮:

是症状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发病时还会伴随全身多器官和系统的损害,少数可由其他类型的红斑狼疮发展而来。

 

 

如果任由其发展,可能会危及生命。

 

● 深部红斑狼疮:

又叫作“狼疮性脂膜炎”。损害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即使治愈了,也会导致皮肤萎缩和凹陷。

 

● 新生儿红斑狼疮:

确诊的新生儿的皮肤上会出现环形红斑,往往还会伴随先天性的心脏传导阻滞,环形红斑会在4-6个月后自行消退,但心脏问题一般会持续存在。

 

建议各位家长一旦发现,及时带宝宝就医。

 

● 药物性红斑狼疮:

药物导致的红斑狼疮,停药后会逐渐好转,如果病情非常严重,可以给予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自我识别狼疮小测试?

 

通过前文介绍,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也不同。除此之外,该病多数患者起病较为隐匿,发病初期往往较难发现,待症状出现时疾病多已进一步发展,经常“打得”我们措手不及。

 

 

但这种病不是无迹可寻的,当出现下面这些症状时,我们要警惕红斑狼疮的可能性。

 

发热:红斑狼疮发生时,免疫系统是异常的,从而导致炎症,引起发热。如果你并非因为感冒引起的发热,也找不到其他明显的原因,要怀疑是不是红斑狼疮。

 

 

红斑:当皮肤出现红斑时,尤其是脸颊出现蝶形红斑。有的患者对光比较敏感,被太阳晒过后,皮肤会出现红斑,可能就是红斑狼疮在“作祟”。

 

关节疼痛:有些患者的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关节部位会疼痛,要注意不要和风寒所致的关节疼痛混淆。

 

脱发:除了压力过大、遗传因素会导致脱发,红斑狼疮也会使人脱发,它会隐藏在头皮里,从而导致突然大面积的脱发。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相应的症状,不要惊慌,及时去医院找医生鉴别诊断,然后对症治疗,千万不要给“狼”钻了空子,给我们的身体造成更大的损伤。

 

狼疮患者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对红斑狼疮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如果一旦确诊了红斑狼疮,在饮食上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最重要的一点,狼疮患者要避免光敏性食物。

 

这是因为光敏性食物消化之后,相关因子会进入皮肤,遇到阳光照射,容易使狼疮患者出现皮肤红肿、起疹等情况。

 

而常见的光敏性食物有:苋菜、菠菜、荠菜、芹菜、莴苣、无花果、芒果、柠檬、菠萝、虾类、蟹类等。

 

 

当然,这些食物也不是绝对不能吃;

 

如果实在馋得厉害,可以在晚上吃,吃完避免光照,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但还是建议各位狼疮患者,不要图一时“口舌之欲”,毕竟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功在平时。

 

相对应的,既然有光敏性食物的存在,那么抗光敏性食物就不得不提一提了。

 

像四季豆、西红柿、苹果等食物,狼疮患者们都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其他的诸如肉、蛋、奶、蔬菜、水果等食物要合理搭配,注意做到饮食均衡;

 

而烟、酒和辛辣油腻的食物,最好就不要碰了。

 

世界狼疮日

呼吁关爱狼疮患者

 

我们身边难免会碰到一些患有红斑狼疮的“蝶友”,很多人看到他们身上的斑点都很害怕,怕他们把“红斑”传给自己。

 

尽管很多传染病都会起红斑,但红斑狼疮属于免疫系统疾病,是没有传染性的。

 

所以,在5月10日“世界狼疮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主动了解红斑狼疮这个疾病,一起关注和爱护红斑狼疮患者,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让碟友不再不住哭泣,让碟友的未来越来越好。

 

与蝶为友,关爱狼疮患者,关注狼疮疾病,从你我做起!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