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调查显示,我国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占学龄前幼儿的3%,男女比例为5:1。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这类儿童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却有一些缺陷,可能出现的表现有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等,学习成绩普遍来说要较微差些,在家庭及集体中较难与人相处,很多家长可为此感到头疼不已。
之前我们已经介绍过家长要每天准备个“特殊时间”来跟孩子之间进行互动,虽然时间只有短短不到半个小时,但家长的任务也不轻,这里就再补充一下“特殊时间”里的第二份指南,来帮助孩子日常中进行康复锻炼,更好地回归参与正常生活。
行动计划——“特殊时间”里严格遵守“三不”原则
行动任务:“特殊时间”里严格做到“三不原则”
- 不指导
- 不纠正
- 不提惹人烦的问题
行动细节
1、不指导。在这个“特殊时间”里,依从孩子的意愿,只要行为恰当,怎么玩都可以。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角色的转换,这个环境里你更多的可能不是爸爸妈妈,而是一个旁观者,去更好地观察、陪伴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和内心世界,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想法,日常才能更好地进行沟通。
一定要注意不要这个行动变成了教育大会,不管孩子说什么,都不要指导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是那种一天24小时都想包办或者驾驭孩子的家长,那么一定要注意改掉询问和命令的坏习惯,在这个时间里养成“多看、多听、少指挥”的好习惯。
2、不纠正。不试图改变孩子玩耍的方式,不说“你应该这样做、你为什么不那样做”,不教孩子如何做就会“做得更好”。
比如说,一个画家爸爸,在这个“特殊时间“中,一直说孩子:”你这个配色不对,你画的角度不对,你这个逻辑不对,你这个不符合事实……“,想想这个画面,你觉得孩子还有想跟家长一起玩耍和交流的想法吗?
3、不提惹人烦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问题很可能会被他们认为是一个“考验”或者“测试”,而不是普通的对话,很容易就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情绪,所以家长在提问之前一定要先问自己:
①这个问题,会让孩子停下游戏吗?如果会的话,那就不要问了。
②这个问题,是在纠正或者指导孩子吗?或者说是在告诉他们现在做的不好或者不对吗?如果是的话,那也不要问了。
而最好的办法是把问题变成陈述句,例如可以把“你为什么这么做“换成”我的宝贝好聪明,想到这么棒的做法“,把”你在干什么?“换成”妈妈不知道宝贝在干什么,不过看起来好好玩呀“,把”你什么时候学会这个的?“换成”这么好的办法,我猜宝贝是在学校学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