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孩子牙齿健康的头号杀手—蛀牙

孩子牙齿健康的头号杀手—蛀牙

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  刘洋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在口腔常常是形容蛀牙(龋病)刚刚蛀一点儿时不管它,不去看牙医补牙,等到蛀洞越来越大时,牙齿对酸、甜、冷、热刺激出现疼痛,甚至细菌渗透到牙神经(牙髓)、牙根被感染,牙龈表面出现脓包,这时牙齿就非常疼痛难忍,继续发展,牙齿破坏、脱落,影响进食、美观和生长发育。所以小朋友一旦患龋病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家长应该在宝宝出生时就应该有预防口腔保健意识,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5岁的嘟嘟是一个胖堆堆的小男孩,平时不爱刷牙喜好甜食,爷爷奶奶更是宠爱孩子平时还偷偷地给孩子吃棒棒糖。这不,嘟嘟的牙齿健康出现问题了,家长带小朋友来院检查,经医生全面检查后发现嘟嘟患龋病的牙齿非常多,一张嘴就是一口小洞牙。

 

孩子的乳牙是20颗,6岁开始长第一颗恒牙,俗称“六龄齿”。临床医生遇到很多孩子六龄齿已经患龋病,家长大多数误认为六龄齿也是乳牙,并没有很在意。

 

嘟嘟现在的年龄段正式要准备开始萌出六龄齿的阶段,所以家长更应该重视孩子的牙齿健康,正确的引导孩子刷牙并结合牙线一起使用,清洁牙齿缝隙并且牙齿表面发育的窝沟容易形成细菌滋生的环境导致患龋齿,建议定期涂氟或做窝沟封闭。小朋友不会使用牙线建议家长可以辅助孩子把牙缝里的食物残渣清洁干净,小朋友的牙缝往往是最容易蛀牙的部位,所以更应该特别重视。  

 

 

2岁的朵朵是一个爱笑的小女孩,笑起来有两个甜甜的小酒窝,但是露出黑褐色的小门牙给朵朵小朋友原本10分的笑容只能打5分。为什么会这样?朵朵晚上有喝夜奶睡觉的习惯,经常喝着奶瓶就睡着了,这就导致朵朵的牙齿患上了“奶瓶龋”。

 

奶瓶龋初期表现不易引起家长的注意。主要发生在上颌乳切牙唇面的牙颈部,初期出现白垩色斑点后形成白垩色脱矿带,随着龋病的发展,这条脱矿带的颜色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大,使牙齿硬组织剥脱,形成残冠或残根。降低乳牙切割功能,严重者会引起牙髓及根尖炎症。如果乳牙患龋严重已无法治疗,又将乳牙过早拔除,这会导致乳恒牙替换生理规律异常,给孩子的牙齿健康带来很大威胁!

 

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奶瓶龋,建议及早就诊并且改掉孩子的不良习惯,喝完奶或果汁等含糖的饮品要及时给孩子喝一些白开水,降低口腔内细菌形成的环境。 

 

 

突然间一位宝妈带着6个多月的宝宝来诊区就诊。“大夫,我孩子刚长出下颌第一颗门牙应该怎样护理?”刘医生检查完并解释道:“建议家长做好防患龋病的发生,做好口腔清洁”。

 

家长可以选用儿童指套帮助孩子清洁口腔,也可以使用清洁的纱布蘸取少量清水帮助孩子做好口腔清洁,等孩子1岁以上可以选用儿童的专用牙刷和含氟牙膏,并教会孩子吃完东西要及时漱口。家长每3-6个月时要带宝宝去“自己的口腔医生”做定期牙齿检查,一旦发现牙病,及时处理,以免牙病进一步发展。

 

家长是宝宝的第一责任人,还要有相对固定的牙医,不仅需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口腔情况,还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并与牙医从小培养良好的依从性,孩子还能主动接受医生的指导,孩子能从中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

 

 

龋齿是孩子牙齿健康的头号杀手,容易导致牙齿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所以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牙齿健康,口腔保健要从娃娃抓起。

 

 

内审号:PM-CN-SENO-22-00156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打鼾真的是因为遗传和鼻咽部发育?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

我从小就有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打鼾。每次睡觉,家人总是被我那如雷贯耳的呼噜声吵醒。他们常常半夜把我推醒,希望我能换个姿势,或者干脆去客厅睡。可即使我尽力控制,还是无法避免这烦人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打鼾的问题并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有时候我甚至会在白天打瞌睡,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于是我决定去看医生,希望能找到一个解决办法。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遇到了一个非常专业的医生。他告诉我,打鼾的原因可能与遗传和鼻咽部的发育情况有关。虽然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愈打鼾,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善。比如,平时要注意休息,尽量侧着身子睡觉,避免仰卧;还可以服用鼾立停等药物来缓解症状。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果然效果显著。打鼾的频率和声音都有所减少,家人也再不用被我吵醒了。更重要的是,我不再因为打鼾而感到自卑和尴尬,整个人都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 这次看病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健康无小事,及时就医非常重要。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服务也让我大开眼界,线上问诊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医生的专业水平也非常高。以后如果有任何健康问题,我一定会优先选择京东互联网医院。 你们有类似的经历吗?欢迎分享!

健康管理专家

2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女儿换门牙后不好看,需不需要矫正?

在武汉协和医院的牙科门诊,一个焦虑的母亲带着她的女儿前来就诊。女儿换了门牙后,母亲发现她的门牙不仅稀疏而且呈八字形,显得很不协调。母亲心急如焚,担心女儿的外貌会影响到她的自信心和社交生活。 “医生,我女儿换了门牙后不好看,这时需不需要矫正?”母亲问道,语气中透露着一丝紧张。医生温和地回应:“暂时观察,大多等旁边的侧切牙萌出来了会关闭缝隙。” 母亲有些不解:“是要等旁边的牙都换了再决定要不要矫正是吧?”医生点头:“对,不担心,暂时观察一下。” 母亲回忆起女儿乳牙时期的模样,门牙小巧整齐,换牙后却变得稀疏且凸出,形成八字形。这种变化让她非常担忧,生怕女儿的外貌问题会影响到她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 医生安慰她说:“很多孩子在换牙期间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不必过于担心。我们会密切关注女儿的牙齿发育情况,必要时会进行相应的矫正。” 在医生的耐心解释下,母亲逐渐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决定先观察一段时间再做决定。离开医院时,她感激地对医生说:“谢谢医生,听您说不担心再看看,那就要放心点。” 这次就诊让母亲意识到,孩子的牙齿问题不仅仅是外貌问题,更关乎到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作为家长,需要及时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度过这个特殊的成长阶段。 “健康无小事,京东互联网医院很靠谱!”母亲在心中默念着,决定将这次就诊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家长,希望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孩子的牙齿健康。

数字健康领航者

3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8岁儿童上门牙掉了不长怎么办?

我还记得那天,我的儿子小明从学校回来,嘴里含着一颗掉落的牙齿,眼泪汪汪地看着我。他的上门牙已经掉落过一次,重新长出后又被一场意外撞击松动,最终不得不拔除。现在,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新的牙齿却迟迟未见踪影。作为一名母亲,看到孩子的痛苦和焦虑,我心如刀绞。 我开始四处打听,寻找解决办法。有朋友建议去看中医,认为小明可能是因为脾虚湿寒导致的齿痕舌,需要调理身体。虽然我对此持怀疑态度,但为了儿子,我还是决定一试。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情况并未改善。小明的牙齿依旧没有长出,我开始感到绝望。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了解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带着小明进行了在线咨询。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取了我们的情况,并建议我们到当地二级以上医院口腔科拍片检查一下,看看牙胚发育情况。医生还告诉我们,如果是换过的牙又掉了,那就不会再长了,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等到成年后再镶牙。这个消息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我开始反思,为什么小明的牙齿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我在照顾他的过程中有所疏忽?我回忆起小明小时候的生活细节,发现他总是喜欢咬硬物,可能这就是导致牙齿松动的原因。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单亲妈妈,工作压力大,可能没有给小明足够的关爱和照顾。这些想法让我感到内疚和自责。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更加关注小明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他咬硬物。同时,我也开始学习如何更好地照顾他的口腔健康。虽然小明的牙齿可能永远无法长出,但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让他拥有一个健康的口腔环境。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健康无小事。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忽视了孩子的健康问题。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咨询服务为我们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我非常感谢他们的专业和耐心。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欢迎分享。让我们一起关注孩子的口腔健康,共同呵护他们的成长。

全球医疗视野

3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六岁孩子耳轮压扁还能纠正吗?

我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仿佛一切都在向我微笑。然而,我的心情却如同阴霾天气一般沉重。我的六岁儿子小明,总是被同学们嘲笑他的耳朵。他的左耳轮比右耳轮小,显得有些不对称。作为一个母亲,我感到无比心疼和焦虑。 我开始四处打听,寻找解决办法。有人说可以通过手术来纠正,但我不想让小明承受太大的痛苦和风险。于是,我决定尝试物理方法。网上有很多种工具和方法,声称可以帮助改善耳朵形状。我选择了一款看起来比较可靠的产品,带着一丝希望和一份期待,开始了这段旅程。 每天晚上,我都会用这个工具来帮助小明纠正耳朵形状。起初,他有些抗拒和不适应,但我耐心地解释和安慰他,告诉他这是为了让他更自信和美丽。渐渐地,他也开始接受并配合我的努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怀疑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小明的耳朵似乎并没有明显的改善,我感到越来越沮丧和无助。直到有一天,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看到了一个专家的文章,讲述了关于耳朵形状的科学知识和纠正方法。我决定咨询一下这个专家,希望能得到一些专业的建议和帮助。 在与专家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三岁之前是耳朵形状纠正的最佳时期。超过这个年龄,耳朵的软骨已经基本定型,物理方法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专家建议我放下执念,接受小明的独特之处,并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丽和价值所在。 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的,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但有时候,我们的过度干预和追求完美反而会伤害到他们。我决定停止使用那个工具,转而用更多的爱和理解来陪伴小明成长。 现在,小明已经九岁了,他的耳朵依然有些不对称,但他已经学会了自信和接受自己。每当我看到他笑容满面地玩耍时,我就知道,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健康无小事,京东互联网医院很靠谱!

精准医疗探秘

3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孩子出牙慢、身体不硬朗、手指甲有白点,是不是缺钙?

我还记得那天,我的心情就像外面的天气一样,阴沉沉的。我的宝贝儿子小明,已经快要一周岁了,但他的牙齿却迟迟不肯冒出来。每次看到其他同龄的孩子都已经长出一排整齐的牙齿时,我的心就像被针扎了一样疼。更让人担心的是,小明的身体也不是很硬朗,总是容易生病。他的手指甲上还有一些白点,听说这是缺钙的表现。作为一个母亲,我真的很着急,怕自己没有照顾好他。 我决定带小明去看医生,希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医生听完我的描述后,问了我一些问题,包括小明的饮食情况和是否补充维生素D。我告诉医生,小明每天喝的奶量在600毫升左右,并且我们也在给他吃D3。医生听了之后,安慰我说,如果小明的营养摄入正常,补充了维生素D,一般不会缺钙。听到这话,我松了一口气,但还是有些不放心,毕竟小明的牙齿迟迟不长出来,身体也不是很硬朗。 医生看出了我的担忧,于是详细地解释了小明的情况。原来,小明的牙齿迟缓可能是因为遗传因素,或者是因为他在出生时就比较小,导致发育速度慢一些。至于手指甲上的白点,可能是因为小明的指甲生长速度快,导致营养供应不足。医生还告诉我,10个月前小明的牙齿发育是正常的,这也说明了他的问题并不是缺钙引起的。听到这里,我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们继续给小明补充维生素D,并且注意观察他的身体状况。同时,医生也提醒我,不要过度担心,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小问题,只要我们做好日常的护理和营养补充,相信小明会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听完医生的话,我感到非常安慰和感激。作为一个母亲,我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但有时候也需要放手,相信孩子的天性和医生的专业建议。 在这次就医经历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育儿的知识,也更加理解了医生的辛苦和责任。他们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还需要有耐心和同情心,去安抚和帮助每一个焦虑的父母。感谢医生,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让我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到专业的医疗建议,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远程医疗新视界

2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10个月宝宝未长牙,微量元素检测显示缺钙和缺铁,如何解决?

就诊科室:营养科

总交流次数:43

医生建议:宝宝的牙齿发育迟缓和微量元素缺乏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补充来改善宝宝的营养状况。可以给宝宝补充乳钙和铁剂,乳钙在晚上临睡前使用,铁剂在早上使用。同时,宝宝的日常饮食也需要注意,多给宝宝吃一些富含钙和铁的食物。这样可以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和牙齿的形成。

查看详情

宝宝11个月大,使用L号的贝亲奶嘴,想了解是否需要更换和如何选择适合的奶嘴?

就诊科室:产科

总交流次数:31

医生建议:对于11个月大的宝宝,正确的奶嘴选择非常重要。建议使用适合12个月以上宝宝的奶嘴,避免频繁更换。同时,选择吸管型的奶嘴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控制奶流,促进其口腔和牙齿的健康发育。请注意,定期更换奶嘴是必要的,以保持宝宝的口腔卫生和健康。

查看详情

7个月宝宝没出牙,如何选择合适的辅食?

就诊科室:产科

总交流次数:14

医生建议:对于7个月的宝宝,辅食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需要选择易于咀嚼和消化的食物,例如一阶的碎碎面。其次,可以尝试添加小鱼泡芙等其他食物,但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和消化情况。在添加新食物时,应逐渐增加,以避免引起不适。同时,保持宝宝的饮食多样化,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最后,定期检查宝宝的牙齿发育情况,及时处理任何问题。

查看详情

8个月宝宝未出牙,是否需要补钙?如何正确补充?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35

医生建议:对于婴幼儿补钙,我们建议选择单一的补钙产品,并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使用。同时,注意宝宝的日常饮食,保证其摄入足够的钙质。不要同时使用两种补钙产品,以免宝宝摄入过量的钙。判断宝宝是否需要补钙,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宝宝的年龄、体重、饮食习惯、生长发育情况等。如果有疑虑,建议带宝宝去看儿科医生,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给出专业的建议。

查看详情

12个月大宝宝能否食用有机玉米?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5

医生建议:对于婴儿营养问题,有机食品可以是很好的选择。然而,在给12个月大的宝宝食用有机玉米之前,需要确保他们的牙齿发育良好。建议家长在宝宝12个月以上且牙齿发育良好时,可以给宝宝食用打碎的玉米粒。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宝宝的咀嚼能力和消化系统的适应性,避免引起不适。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