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妈妈如何做到轻松控制体重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在健康中国2030的大背景下,健康观念深入人心,对于大家重点关注的孕期人群,如果能做到合理营养、坚持运动、合理增重,对母儿双方的健康都有着长远的效益。孕期体重管理对于超重妈妈而言,无疑是难于上青天。超重妈妈如何做到轻松控制体重?请查收以下小锦囊。

 

1、饮食方面:纠正不健康饮食行为、减慢进食速度,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多选择膳食纤维、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在控制总能量的前提下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

 

 

1)均衡为王,每天五大类(谷薯类、蔬果类、禽畜肉鱼虾蛋类、奶类及奶制品大豆坚果类、油盐)、30种食物(如做不到,每天至少12种、一周25种):孕中晚期每天的饮食应包含谷类250-300g(全谷类和杂豆占1/3,薯类50g)、鸡蛋1-2个(建议早餐吃一个)、瘦肉100-150g(包括动物肝脏和鱼虾)、蔬菜400-500g(绿叶蔬菜占2/3)、水果200g、牛奶250-500ml、豆类15g(大豆15g、豆腐60-100g)、至少1700ml水。调味品中的油、盐、酱、醋、葱、姜、蒜都算种类。

 

2)学会看食物标签:看能量、营养素及食品成分。

 

3)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饮食时间表:规律、定时定量。孕早期一日三餐+一次水果,孕中晚期三正餐+三晚餐。参考时间:早餐7:00-9:00、上午检查10:00-11:00、午餐11:30-12:30、下午加餐15:00-16:00、晚餐18:00-19:00、晚加餐21:00—22:00。起得晚的孕妈,可以将上午的加餐放到下午,如睡得也很晚,晚加餐可以多一些。晚上九点以后吃的食物、热量容易储存在体内,即使9点后再加餐,也要选择低热量的食物。晚餐吃得晚,可以将晚加餐挪到下午,如12点午餐、晚上八点晚餐,可在下午3点和5点半加2次餐。

 

 

4)学会调配丰富的加餐小点:加餐的原则是少而精。加餐种类选择:水果,可以放在上午或下午,也可上下午各半份;奶,脱脂/低脂牛奶或无糖酸奶都可。孕中晚期每天500ml奶,早餐250ml、晚加餐250ml;坚果,坚果热量高,每天只需10-20g,如是核桃、每天1-2个;粗粮,主要是和米面搭配,粗粮在每天的主食量中占50%,不需全部吃粗粮。部分粗粮——如糯米、荞麦、青稞、燕麦、及豆类中的黄豆,热量比大米高;薯类则较低。

 

5)在外就餐的技巧:需考虑餐馆的卫生条件、食材的新鲜程度、控油。要少油少盐、出锅不浇明油;如看着油多,将菜在热水中涮一下,如是肉菜,将盘子的一边垫起来一点,让油流到一边,倒出来。晚餐尽量少吃西餐,奶油蘑菇汤、牛排、烤肉最好不吃,蔬菜沙拉最好不放沙拉酱。点菜尽量选蒸、煮、炖、炒的做法,不吃烧烤、油炸、腌制食品。果汁、酸奶、甜点不要和正餐一起吃。

 

2、运动方面:增加运动消耗多余的身体脂肪。备孕期每天主动进行30-90分钟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若无医学禁忌,孕中晚期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运动中可以说话但不能唱歌,运动后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50-70%,主观感觉稍疲劳、休息10分钟左右可恢复。最大心率=220-年龄,如年龄25岁,最大心率为220-25=195,活动后心率以95-133次/分为宜。常见的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游泳、打球、孕期瑜伽、各种家务等。耗能较多的家务活及日常活动——上楼、拖地、慢跑(7Km/h)、有氧舞蹈、骑车(快速)、羽毛球、下楼、快走(6.4Km/h)、拖地、游泳(慢)等。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适量的运动及家务活。注意不建议采用上下楼锻炼方式,以免损伤膝盖或发生意外。

 

 

3、监测和管理体重:建议从备孕期开始,每周至少称重一次,使孕期体重合理增长。监测体重的注意事项:使用校正准确的体重秤、每次固定的时间称重(如晨起空腹,称重前排空大小便、脱鞋、穿单衣)。根据孕期BMI选定对应的孕期体重增长曲线图,进行孕期增重记录和动态监测。每次测量体重后计算出当前增重(当前体重-孕前体重)并在相应孕周上予以标注,若增重值超出对应孕周适宜值的上下范围,提示增重过多或不足,需要通过调整膳食和身体活动。

 

 

4、物品准备:

 

1)准备一个体重秤和一个小电子秤:晨起空腹(早上醒来不吃东西不喝水、排空大小便、穿同样的衣服)称体重,每周监测、变化快时每天监测。食物电子秤称食物重量,都是用食物的生重表示。

 

2)准备小盐勺和油壶:盐不超过5g/d、油25-30g/d。

 

5、让准爸爸或其他家属加入您的体重管理计划。家人的陪伴和监督,也是体重管理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管住嘴、迈开腿,定期监测实时调整,坚持健康生活习惯,超重妈妈也可以顺利实现孕期科学增重的小目标。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地区推荐专家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