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和分型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较高发。我国冠心病的平均发病率为6.5%,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

 

患者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会导致出现心肌的缺血。 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由于冠状动脉承受主动脉的高压力,又要经受心脏剧烈频繁的收缩压力,血管内膜极容易损伤,较其他动脉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以冠心病是最为常见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有年轻化的倾向。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病机理是复杂的,综合性的较长过程。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1.心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平滑肌细胞增生。

 

2.血小板粘附于受损的血管壁后,释放出血清素,血栓素A2、血小板Ⅳ、Ⅷ因子等。

 

3.低密度脂蛋白由受损的内皮细胞渗入内膜下的平滑肌细胞,并被吞噬,进入细胞后被细胞内溶酶体的水解酶分解而释放出游离胆固醇,后者与亚油酸结合,成为重要发病环节。

4.在上述病理变化基础上,最终发生冠状动脉纤维化、钙化。

 

目前在临床上,冠心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稳定型心绞痛型,也叫做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上的粥样斑块比较稳定,但由于心脏负担的突然增加,而导致了心肌的暂时性的缺血,比如剧烈活动和劳累之后出现的心绞痛。

 

2.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脉血管上的粥样斑块不稳定,在心脏负担没有增加的时候,就会出现为心绞痛或较轻的活动,也会诱发心绞痛。

 

3.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的供血急剧的减少或突然中断,使心肌细胞受到严重的缺血、缺氧的情况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类型。

 

4.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没有临床的症状,但检查化验都提示有心肌缺血。

 

5.缺血性心肌病,由于心肌的长期供血不足,心脏组织发生了萎缩和纤维化而出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衰的表现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早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

 

第一,经过劳累或者是精神紧张的时候,可以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的闷痛,或者是紧缩样的疼痛,向左肩和左上臂放射,持续时间有三到五分钟,休息后可以自行缓解。

 

第二,体力劳动之后,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能够自行缓解。

 

第三,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疼、牙疼和腿疼。

 

第四,饱餐、寒冷或者是看惊险的影片时,会出现胸痛、心悸。

 

第五,夜间睡眠枕头过低的时候也会感到胸闷、憋气,必须要高枕卧位,方可感到舒适;再就是白天平卧时,也可以突然胸痛、胸闷和呼吸困难,要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的。

 

第六,当听到噪音的时候也会引起心悸、还有胸闷的症状。

 

第七,反复出现一些心律不齐、不明原因的心跳过速和过缓。

 

冠心病的诊断的金标准就是冠脉造影,是看冠脉阻塞最直接的方法,但是一般临床上不需要都去冠脉造影。所谓的标准就是有没有症状,有无心前区憋闷,持续时间不超过15分钟,药物可以缓解的心绞痛,如果有要赶快来医院进行最基本的心电图检查,看心电图有没有改变,再做心脏彩超,继续看心脏的结构有没有改变,所谓的标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但是金标准依旧还是需要,冠脉造影是最终的确诊的诊断方式。在此之前可以先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先进行基本的筛查。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