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婴儿心理(四)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常常发生在婴儿和经常与之接触、关系最密切的成人之间,是婴儿和母亲相互交往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发展心理研究者(鲍尔比等)把婴儿依恋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即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婴儿对人不加区分的积极反应,喜欢所有的人。他们能把“人”这一刺激物视为比其他刺激物对自己更有益。
(2)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即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婴儿出现有选择的对人反应,如对母亲更加偏爱,对其他家庭成员和熟悉人的依恋相对少一些,对陌生人的反应更少。
(3)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即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婴儿对目前产生特殊的情感依恋,与母亲的情感联结更加紧密,把母亲作为安全的基地。
(4)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即互惠关系形成阶段,婴儿能把母亲当作交往的伙伴,对母亲的依恋目标有所调整,能理解母亲需要离开自己的原因,并相信母亲爱自己,肯定会回来的。因此,能够接受母亲的暂时离开。
向本文作者提问

王浩主治医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儿科
好评100%|接诊量3063|响应时长58分钟
擅长:擅长小儿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在儿科病房、急诊工作多年,了解小儿常见病的中西医诊治流程与思路,掌握传染病与传单、川崎、紫癜、矮小、早熟疾病的诊疗。
¥29起
问医生
#新生儿腹胀#新生儿呕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呼气呻吟、鼻扇依靠血气分析和X线检查可诊断,可治愈、可控制通常于生后24~48小时病情最重,病死率较高简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RDS)是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以生后久出现呼吸窘迫,并进行性加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60次/分)、呼气呻吟、青紫、鼻扇及呼气性三凹征,严重时表现为呼吸浅表,呼吸节律整、呼吸暂停及四肢松弛,呼气呻吟为本病的特点,依靠血气分析和X线检查可诊断,可治愈、可控制,通常于生后24~48小时病情最重,病死率较高[1]。症状表现[1]: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60次/分)、呼气呻吟、青紫、鼻扇及呼气性三凹征(呼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和肋间隙出现凹陷),严重时表现为呼吸浅表,呼吸节律整、呼吸暂停及四肢松弛。诊断依据[1]:依据呼吸急促(>60次/分)、呼气呻吟、青紫、鼻扇及呼气性三凹征等表现,结合血气分析及X线检查可诊断。疾病类型[1]:是否具有传染性[1,2]?是否常见[1,2]?本病在早产儿(怀孕满28周足37周就分娩出生的胎儿)中常见,发病率约为5/10万,且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是否可以治愈[1,2]?可以治愈,经病因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可治愈,患儿可恢复正常。若发生脑组织缺氧,可能会留下行走稳、智力下降等后遗症。是否遗传[1,2]?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