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怎么办?

肿瘤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是肿瘤化疗的常见并发症。那么什么叫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呢?

定义

某些恶性肿瘤应用化疗药物(或放射治疗)后,患者出现外周血的血小板低于正常范围(<100×109/L),叫做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原因
化疗导致患者长期饮食不佳、营养不良影响骨髓造血的恢复;
频繁的放化疗导致骨髓纤维化或脂肪化,造血能力减低;
化疗药物对骨髓中产血小板的巨核细胞的抑制作用,使得巨核细胞减少,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和破坏增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肿瘤转移到骨髓引起血小板减少,或者新出现的血液疾病导致的血小板减少,不能归为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特点

一般出现在化疗结束后3-14天。

危害
如果血小板<50×10^9/L,出血风险增加;
<10-20×10^9/L时,患者出血的风险大大增加,可能出现致命性出血,如脑出血、呕血、便血或咯血等;
限制了临床医生对患者原有肿瘤的化疗强度甚至暂停、终止化疗,原有肿瘤可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常见的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化疗药物:

铂类、蒽环类、吉西他滨、依托泊苷、拓普替康、紫杉醇等。另外接受过放疗,特别是扁骨(胸骨、骨盆)接受过放疗,也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日常护理

活动避免剧烈;避免挖鼻、剔牙;尽量漱口或软毛牙刷刷牙;每天检查是否有皮肤红点、紫点或紫斑,注意有无牙龈渗血,注意尿便颜色。注意饮食卫生,进食易消化软食,避免坚硬、带刺、辛辣食物。避免或预防便秘,可常规口服通便药物,预防痔疮

治疗
输血小板,是最有效的提升血小板及止血的措施。
 
治疗药物
TPO(特比澳)、IL-11(巨和粒)、罗米司亭和艾曲波帕(瑞弗兰)。
TPO:
预计化疗药物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并且需要升高小板时,可于化疗给药结束后24小时内皮下注射,剂量为300U/kg/日(15000u/支),每日一次,连续应用14天;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达到所需指标时(血小板≥100×10^9/L或至血小板较用药前升高50×10^9/L),应及时停药。
IL-11
用药方法:推荐剂量为25~50ug/kg,皮下注射,1次/日,于化疗结束后24-48小时开始或发生血小板减少后皮下注射,至少连用7-10 日,至化疗抑制作用消失。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减量;对于既往有体液潴留(水肿)、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房性心律不齐或冠状动脉疾病史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推荐使用IL-11。
艾曲波帕:
口服,价格昂贵,目前没有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适应征。临床实际应用也比较广泛,部分患者有效。
向本文作者提问
李洋·副主任医师
李洋副主任医师自营医生三甲可处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科
好评100%|接诊量325|响应时长20分钟
擅长:各种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溶血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00
问医生
#血液科#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
阅读数 16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主要表现为血栓、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可并发肺栓塞、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一般进行药物治疗,及时治疗,预后较好简介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在使用抗凝制剂肝素后发生的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低)。使用肝素的患者有发病风险。出现血栓、血小板减少等症状。及时治疗,一般会影响生活质量及寿命。症状表现:典型症状血栓、血小板减少。诊断依据:根据典型症状血栓、血小板减少抽血查血常规,观察血小板计数减少,即可确诊。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有哪些类型?暂时性血小板减少:多数发生在肝素治疗开始后,血小板立即减少。持久性血小板减少:一般发生于肝素治疗5~8天以后,若患者既往接受过肝素治疗,则可能立即发生血小板减少。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是是否可以治愈?是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否
李洋·副主任医师孙洪利副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