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牙’’知多少?
牙好,吃嘛嘛香;牙不好,或许会面临需要补牙甚至种牙的命运。
生活中,龋齿、牙周疾病、外伤等,都有可能会导致牙齿脱落、缺失。针对这类情况,有的医生会建议患者种牙,也就是种植人造的「牙齿」。
相比于安装假牙,种牙有很多明显的优势。
一、种牙是怎么「种」的?
种牙种牙,显然不是种下一个牙齿的种子,等着它像树苗一样长出来。虽然现代医学技术已经开始研究牙齿再生这个议题,但是目前看不到它应用于临床的希望。
我们所说的种牙,其实就是先把一个种植体植入牙床,充当牙根,再在这个种植体上套上牙冠。
牙根:深深埋在牙肉里、骨头里的部分;
牙冠:我们能够看到的、露出在外的「牙齿」本牙。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步骤:
1. 种入「牙根」
在牙床的骨头上打个洞,然后「种」入一个种植体。它像是一个精密的「螺丝」,被慢慢旋转进入洞中。种植过程耗时有长有短,最快的不超过十分钟,而慢的可以超过半小时。这是因为遇到了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牙槽骨有吸收,额外需要植骨等辅助手术。
2. 观察结合情况
种植结束后,需要静静等候三、四个月,定期拍摄 X 线片,观察这个种植体和我们骨头的结合状况。
直到它与颌骨紧密、牢固地结合,成为可以承载相当咀嚼力量的新「牙根」,就可以进入下一步——制作牙冠。
3. 制作「牙冠」
种植体(牙根)植入后,先安装与牙冠之间的连接装置。
然后就像做烤瓷牙和全瓷牙一样,对牙列外形进行精密细致地制取模型,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还原出适合空缺位置的「牙冠」来。
4. 佩戴「牙冠」
牙冠制作完成后,经过调试,就可以通过螺丝固位或者粘接固位的方式和牙根牢固连接起来。这样,种植牙基本就完成啦!
笼统来说,种植牙的「成功率」非常高。得益于麻醉技术的发展,种植牙的过程也很舒适,不用担心承受不了疼痛。
价格方面,根据种植牙的过程,种植牙的费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首先是种植「牙根」的费用,一般在 10000 元左右;另一部分是上部修复体,也就是牙冠的费用,根据不同的材料,在 3000~6000 元不等。不同地区的不同医院或诊所,收费也有差别,这与所在地人群收入和人力成本有关。
二、种牙有哪些优点?
和安装假牙相比,种牙的费用要贵不少。但是,除了价格不怎么可爱以外,种牙的优点还是很多的。
1. 不会影响到邻牙
在种植牙尚不流行的年代,如果缺少了一个牙齿,又不想做活动假牙,就只有一个办法——将前后两个天然牙磨小,成为「桥墩」,再将这两个天然基牙用烤瓷牙或者全瓷牙连接起来——也即是医生口中的「固定桥」。
种植牙的优势就在于对于空缺两侧的天然牙几乎不会产生任何损伤。
2. 效果自然,看起来像自己的牙齿
种植牙由于相对独立,不和相邻牙齿连接,因此形态更像天然牙,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3. 舒适度更高,进食、说话等更方便
种植牙不仅有完美的外观,功能上也比其他假牙更接近天然牙。咀嚼更加舒适、高效,而且清洁也变得容易。清洁时,刷牙、牙线两大法宝不能丢,还可以再加上冲牙器进行牙缝的清洁。
三、哪些人不适合种牙?
事实上,种植牙没有绝对的禁忌人群,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群。
但是,有些固有的系统或局部疾病会影响种植牙手术的可靠性,以及将来使用上的问题。
当然,这些不适合做种植牙的人群,还有活动假牙或者其他复合的修复方案可以选择(但也确实存在现代口腔医学无法提供良好解决方案的状况)。
四、种牙前后的注意事项
说到底,种牙是一个手术,在手术前后都有需要留意和处理的事项。
种牙前:
1. 排查是否有不适宜种植牙的情况,并且尤其对于口腔卫生差的患者,要进行严格的口腔卫生教育,确保在将来可以保持优良的口腔卫生环境。
2. 完成包括但不限于 CT 和全景片、验血在内的术前检查,设计好种植方案。
3. 如果有牙结石,应当在种植牙之前先做洁牙。
种牙后:
1. 完成种牙手术或者做完种植牙的牙冠,并不意味着治疗完全结束。接下来,应该持续保持口腔卫生,学会使用牙刷、牙线来清理牙齿和牙缝。
2. 定期口腔检查,第一年应该每隔三个月复查一次,将来每年也应该有 1~2 次的复查。
3. 定期一年一次洁牙。
种植牙再金贵、再舒适、再牢固,都比不上自己的天然牙。
因为它依然只是一个死物,无法像天然牙一样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感觉,并且种植牙的维护上也比天然牙有难度,它只是现在这个医学水平阶段最佳的修复方案(之一)。
因此,不要因为牙齿坏了还能拔牙做种植牙,就忽略了保护天然牙。虽然这个道理很多人要到真的缺牙了才会真正理解。
向本文作者提问

曾沣住院医师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23667|响应时长727分钟
擅长: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内外妇儿骨科男科等相关疾病,能够给患者提供宝贵的意见!
¥100起
问医生
#牙植入术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