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后常见的睡眠问题

京东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京东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 | 王春雪教授团队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许多脑血管病患者可能会有很多睡眠方面的烦恼。小编为睡眠障碍患者整理了一些最常见的睡眠问题,为您答疑解惑。

Q1: 医生我在脑血管病后出现了失眠,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睡眠是由多个睡眠周期组成的,每一个睡眠周期由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周期组成,而不同睡眠周期拥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

有研究表明正常的睡眠周期可以通过神经-睡眠网络的修复对脑力和体力进行一定程度的恢复,因此正常的睡眠结构和睡眠周期才是良好的睡眠质量的基础,而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成人公认的睡眠时间7-9小时就足够了。

有些老年人在脑血管病后,由于肢体残疾活动减少,情绪低落,体能下降,加上大脑的疾病损害,每天睡眠每日睡眠长达十多个小时,醒来后依然精神萎靡。这样的患者,需要进行专业的睡眠质量量表测评和多导睡眠监测来进行评估和诊断,必要时需要药物和行为治疗以纠正过度嗜睡。

Q2: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就一定是失眠吗?

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包括一系列睡眠问题,失眠只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脑血管病患者常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些患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快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发作性睡病。

失眠的诊断相对容易,医学定义为睡眠时间和质量不佳,包括:入睡困难(入睡时间大于30分钟),夜间觉醒次数大于2次,多恶梦,次日感到头晕、嗜睡、乏力、学习能力下降、烦躁、动力不足等。这种情况持续3个月以上,医学上定义为慢性失眠。

有些失眠和脑血管病患者的用药相关,有些药物具有兴奋性,要注意药物说明书的标示,避免下午或睡前服用,而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需要专科医生进行诊断。

Q3:脑血管病后出现打鼾是病吗?打鼾对脑血管病有何影响?

人类正常的行为都经由大脑控制,睡眠亦不例外,脑血管病后导致大脑结构和功能损害,会导致各种睡眠问题,如睡眠增多,睡眠减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大概50-70%的脑血管病患者会出现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它以打鼾为主要表现,医学上定义为尽管患者用力吸气,但呼吸停止仍超过10秒。所以,打鼾并不是睡的香、睡得实的表现,而是气道狭窄,呼吸不畅的表现,严重的气道狭窄会导致呼吸暂停继而出现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反应,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猝死

因此,如果脑血管病后出现打鼾现象,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睡眠监测,以明确缺氧和低通气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治疗等。如果延误治疗,会显著增加脑血管复发和死亡的风险。

 

 

Q4:脑血管病后睡眠问题使用市场上的各种睡眠监测电子产品是否准确?

脑血管病后的睡眠问题非常复杂,各种异常的睡眠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市场是一些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具有一定的睡眠监测功能。多数产品可以监测睡眠时间,清醒时间,呼吸频率,夜间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但是这一类产品多缺乏脑电的监测,无法进行睡眠的分期,对于睡眠结构和睡眠周期的诊断具有无法满足要求。因此,这类产品用于日常的保健性监测和辅助工具可以使用,但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仍应该以医院正规的医疗监测设备为基础。

Q5:脑血管病后是睡眠问题引起情绪不佳,还是情绪不佳导致睡眠问题?

睡眠问题与情绪问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互为因果,不可截然分开。焦虑抑郁情绪多会伴发睡眠问题,比如失眠,早醒,睡眠浅,夜间频繁觉醒,多梦等,有时在情绪障碍不甚明显的时候,睡眠问题甚至会成为焦虑抑郁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抑郁焦虑患者的睡眠问题多以入睡困难和早醒为主,其中以早醒最具特征性。比如,有些患者表现为坐在沙发上困倦打盹,但只要躺在床上便会睡意全无、胡思乱想,思索一些陈年旧事或生活琐事,不能自拔,以致迟迟不能入睡,甚至需要服用镇静催眠药物;有些患者虽然能够很快入睡,但会频繁觉醒,醒后辗转反侧不能再次入睡。

与此相反,如果患者的原发疾病是睡眠障碍,长期的睡眠障碍可能会诱发焦虑抑郁情绪,比如有的患者睡前会担心自己再次发生入睡困难,以致越害怕越睡不着;有的患者因睡眠问题导致长期日间困倦、乏力、没精打采、影响工作生活,以致逐渐出现情绪低落、烦闷、兴趣减退等症状等,这些情况都预示着患者可能存在继发的焦虑、抑郁情绪。   

因此无论是睡眠问题,还是情绪问题,都应该高度重视,寻求正规的医疗帮助,由医生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判断是否有情绪和睡眠问题。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神经内科#睡眠障碍#脑血管病
阅读数 3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心理、药物、生活方式、疾病等可导致睡眠障碍主要症状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和睡眠节律紊乱可治愈,干预可导致更严重的躯体、精神疾病简介睡眠障碍,是指睡眠-清醒过程中的各种功能障碍,包括睡眠足、睡眠过度、入睡时间延迟、清醒时间提前、睡眠浅而易醒、白天嗜睡、睡眠-清醒周期紊乱及发生在睡眠时的其他功能障碍等。通常伴有疲劳、焦虑或抑郁,对生活、工作及学习造成影响,睡眠的改善也会改善疲劳、情绪和生活质量。一般通过药物及心理治疗可以治愈。及时控制,将会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诱发更严重的躯体和心理疾病[1]。症状表现[2]: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眠节律紊乱是睡眠障碍最主要的表现,对生活、工作及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诊断依据[3]:存在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猝倒发作、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等相关临床症状。同病因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各有其诊断标准,通过多导睡眠图(PSG)、脑电图(EEG)、眼动图(EOG)、心电图(ECG)、肌电图(EMG)、呼吸监测、血氧饱和度、鼾声监测等检测患者睡眠指标,可相互鉴别,明确诊断。疾病类型[1]:失眠症发作性睡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安腿综合征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5]?常见。成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高达30%,该病多始于青年(20~30岁),中年期后逐渐明显并发病增多,女性较男性更加常见。是否可以治愈[1]?可以治愈。患者可通过调整作息、心理疏导、自我调节、药物干预(依据症状同,可选用镇静催眠药、精神兴奋剂等药物对症治疗)、外科手术等方法完全治愈睡眠障碍,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是否遗传[1]?多数睡眠障碍遗传性,部分睡眠障碍性疾病可有遗传倾向,如发作性睡病、宁腿综合征。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京东健康·首席健康管家陈贵海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2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