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把尿把便?
把尿把便,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吧,就是双手放到孩子大腿下面,抱着孩子,让其对着马桶小便和大便,如下图所示,是经典的把便姿势。
这种方式是 1955 年尿不湿发明之前,小婴儿们小便和大便的方式,持续了数千年,目前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还是主流的方式。使用这种方式,孩子不用尿不湿,在孩子生后 1-4 周开始,就用这个方式排泄。
把尿把便在国外被称为 Elimination Communication(简称 EC),也叫做 natural infant hygiene,大家如果要查相关资料,用这两个关键词。把便把尿非常形象,但是没有和这两个词完全统一起来。
Elimination Communication(直译:排泄沟通)重点想强调的是,婴儿排便时,父母在此过程中提供亲切的情感和身体支持,所以有 Communication。
natural infant hygiene(直译:自然婴儿卫生),这个自然是和用尿不湿相对应的,也可以和 nappy-free(直译:不用尿不湿)等同起来。
二
把尿把便怎么被取代的?
之前把尿把便是婴儿主流的排泄方式,这种情况随着尿不湿的发明而改变。
1955 年尿不湿获得专利,1962 年,儿科发育专家托马斯·贝瑞·布拉泽尔顿(Thomas Berry Brazelton)博士发表了一篇开创性的论文《A CHILD-ORIENTED APPROACH TO TOILET TRAINING》,概述了父母应该避免过早地强迫孩子如厕训练[1]。
文章建议到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成熟,能意识到尿便,并愿意主动排泄时才开始训练,在此之前,完全使用尿不湿,让孩子随意大小便。孩子大约 2 岁左右(最早 18 月龄)开始进行如厕训练,这时孩子需要达到以下能力:
- 模仿成人的行为;
- 愿意停止四处奔走并坐下;
- 对把物品放置在适当位置的兴趣;
- 说“不”的能力,以便排便训练可以是他自己的成就,而不是他的父母。
这样的话,就是小朋友感觉“它”来了,去固定排泄的地方,在那儿大小便,然后看着“它”消失。
这种方式被认为孩子自控率高、训练时间短、退步率低,所以提出后,被美国儿科学会接受和推广。到 1980 年代,大多数美国儿童都在使用尿不湿,并且父母工作越来越忙碌,方便的尿不湿成为必须品。
在之后,把便把尿成为了一种不科学的排泄方式,一旦采用这种方式,被认为对孩子不好、家长不懂育儿,也成为老人和年轻父母之间争论的一个焦点。
三
把尿把便主要被认为不好之处在哪里?
它被认为是一种强制性的行为,非孩子主动参与;另外这属于过早的进行了如厕训练,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导致以后压力大影响以后排便;孩子学习排便的反而慢。
那这些说法是正确的吗?一条条说。
是否是强制性的行为呢?
尽管把尿把便(EC)和 infant potty training(直译:婴儿排便训练)已成为同义词,但是二者并不是统一的,因为虽然大部分是强制的,比如家长定时排泄的做法,但还有其他的排泄时机选择方式,而这些时候,是孩子控制的什么时候排泄。
P.S.定时排泄的方式,也不是没有原则地制定几个时间点,而是根据孩子的生理表现。比如在新生儿期,根据自己孩子小便频率,定在 30 分钟或 1 小时一次,到孩子大些时,比如 6 月龄,就几个小时定一次。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按照婴儿的信号。有些婴儿从一开始就发出非常清晰的信号,而另一些则可能有非常微弱的信号,或者根本没有信号。
当孩子属于信号比较明确的娃时,在排尿或排便前,会出现某些面部表情、特定的哭泣、扭动或突然的无法解释的烦躁情绪,给家长以提示。
随着婴儿的长大,他们的信号变得越来越明显,有些婴儿经常指向看护人或便盆以表明需要。年龄较大的婴儿可以学习“ 便盆 ” 的手语等表示。
所以,通过观察孩子的信号,进行排泄,是不属于强制性的排便行为,而是孩子主导的,大人抱起孩子来,就是当个辅助而已。
还有一种是通过声音诱导孩子排泄的方式,就是你说“嘘嘘/psss psss”等让孩子尿尿,很熟悉是不是?还能通过“嗯嗯/hum hum”的声音诱导孩子大便。
这种是家长主动控制,但具体方法是在孩子排泄时开始出声,等声音和排泄建立了联系,就可以用这种方式诱导排泄。哈哈,感觉成了条件反射,不太喜欢也不赞同这种方式。
会让孩子更晚地学会排便排尿吗?
布拉泽尔顿医生(就是第 2 条里的那位教授)在文章中确实明确提出,过早地进行如厕训练,确实会导致孩子更晚地学会大小便。在研究中,有 108 名患儿到 4 岁时还没学会完全自主排尿便,这里面有 70%的在 18 月龄之前就进行了排便训练,所以,如厕训练不能过早。
但是大家要明确一点,布医生的实验是对孩子在不同的月龄,进行真正的如厕训练,得出的结果,不是和把便把尿孩子对比的。如厕训练怎么做?看文章:出现这 7 大信号,说明孩子可以开始如厕训练啦
所以,只能得出过早进行如厕训练会导致孩子学会排尿便更晚,得不出把尿或者把便会导致孩子更晚地学会大小便的结论。
相反,在 2017 年 Pediatrics [2]这篇文章中提到,9 名接受 EC 训练的儿童被认为具有更好的膀胱感觉和控制能力,排尿更加彻底。当孩子发育成长后,准备如厕训练时,做过把尿把便(EC)的孩子可以轻松过渡,并可以享受独立排泄的过程。
当然,因为这方面的对比研究太少,我们期望能有更多的证据,但是因为现在几乎都使用尿不湿,这样的研究会很难进行。
文章 宝宝身上的红色印记,是胎记还是血管瘤?
赵继华
主治医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
文章 充足的睡眠有哪些好处?
赵继华
主治医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
文章 补钙注意事项及超量的危害有哪些?
赵继华
主治医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
文章 新冠肺炎预防和早期识别的家庭转化
赵继华
主治医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
文章 宝妈,你会给宝宝添加辅食吗?
赵继华
主治医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
文章 宝妈,给宝宝吃的保健品,成分你关注过吗?
赵继华
主治医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
文章 流感宝宝家庭估计小常识
赵继华
主治医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
文章 宝妈,宝宝的营养和喂养你知道多少?
赵继华
主治医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
文章 宝宝发烧居家处理常识
赵继华
主治医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
文章 你家宝宝真的缺钙吗?
赵继华
主治医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
宝宝发烧39℃,用了退烧贴和布洛芬混悬液,晚上九点不到去门诊还贴了膏药。请问医生该怎么办?患者男性1岁3个月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48
赵继华
主治医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可能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和发育。通过足跟血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并干预,避免潜在的健康问题。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38
赵继华
主治医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
宝宝的运动发育落后,家长担心是否需要做神经系统检查和核磁共振,想了解检查的过程和费用。患者男性8个月13天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30
赵继华
主治医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