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经历真的影响那么大吗?
作者 | 可以来信组
文章首发于 |心理荷包蛋公众号
“我现在这么痛苦都是因为我的原生家庭给我带来的伤害...”
“我童年不好的经历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这样的话你是不是听过很多,甚至自己也会这样想呢?
心理学中有很多的理论都会强调童年经历给后来的人生带来的影响,比如说很多连环杀人犯童年一般都不太幸福。
这些理论往往会认为童年的不幸阻扰了成年生活,好像回想早年的创伤,我们就能恢复健康和心灵的平静。
其中一个理论就是内在小孩复原运动(inner-child recovery movement)。它有两个前提:
1. 童年不幸对成年生活有很大影响
2. 揪出这些不幸事件就能消除它们的影响。
但童年经历的影响真的有这么大吗?
我们为什么会怪罪童年的经历?
内在小孩运动吸引人的道德层面是慰藉。生命中充满了挫折:我们所爱的人不爱我们,我们常常得不到我们想要的工作等等。
这些时候,我们会寻求慰藉,这是一种不把挫折看成失败的方式。作为受害者,责怪其他人,甚至责怪这个社会体系就是一种强大的的慰藉形式。它会减轻了我们所受的打击。
复原给予我们一系列新的,更有安慰性的对挫折的解释。它告诉我们,我们个人的问题不是因为我们懒惰、愚蠢。而是因为我们小时候受过虐待。我们可以责怪我们的父母、兄弟、老师以及我们的性别、种族和年龄。
这些解释能使我们感觉好很多,从而提升我们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它们还可以减轻我们的罪恶感和羞耻感。这种角度的转变,就好像经过连绵的阴雨天气后,阳光透过云层照射了下来-
同样,这样做会让我们变成受害者,而不是失败者或不成器的人,是正在从不幸中走出来的人。这样就减少了社会对我们的批评,反而得到了社会上的宽容和支持。
那么这些不幸究竟是不是应该怪罪童年呢?
我们真的该怪罪于童年的创伤吗?
1. 不怪父母,怪基因
研究发现,基因对成人人格有很大的影响,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则极小。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有些时候,连环杀人犯之所以会成为连环杀人犯很大程度上遗传了来自父母的基因,而父母的基因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暴力、酗酒等行为。
2. 童年的创伤有多深呢?
虽然我们在谈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时候,会发现那些恶劣的事有长期的不良影响,甚至治疗似乎都无法减轻这些影响。但与内在小孩前提相反的是,还没有资料显示童年创伤比成年创伤更严重。
儿童的自然痊愈能力一般比成人更好。目前已有几个对性侵害儿童的追踪研究,每一个研究都显示出孩子惊人的复原力。有一半的孩子在一两年后,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有严重问题的孩子也减少了很多。
3. 怎样才算保护好孩子呢?
我们的责任是防止伤害继续扩大。童年期的创伤远远没有成年后大。
假如我们放大了孩子心中的这个创伤,我们就会放大它的症状;假如我们想办法缩小这个创伤,它的症状也会减小。自然愈合是可能的,但好意的家长、治疗师和法律有时会减慢它的愈合速度。有时他们甚至会一再地揭开伤口的疮疤,这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我们已经反驳了内在小孩运动的第一个前提--童年不幸对成年生活有很大影响。接下来我们讨论第二个前提--揪出这些不幸事件就能否消除它们的影响。
宣泄
宣泄我们对待童年创伤常用的手段。它是一种治疗技术,我们通常认为,宣泄的好可以带来解脱。
但宣泄并不能够真实的解决问题,当我们因为考试失败而痛哭一场时,我们确实宣泄了情绪,但它并不能改变这个结果。
且宣泄这种方法不能改变成人的人格。这个技术完全依赖于治疗者的个人能力,有的人宣泄了就能收拾好心情继续努力,有的人就会一直沉浸于悲伤。
“受伤的小孩”们该怎么办呢?
在过去的研究中,自尊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例如我们之前所说怪罪童年就是一个维护自尊的方法。但是从抑郁症患者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当他开始变得有活力、有希望之后,他的自尊会自己恢复起来。但如果只是提升自尊而没有改变无望和被动,则一点效果都没有。
所以低自尊只是反映出和外界互动情况不好,本身没有力量。我们要改变的不是自尊,而是与外界的互动。所以当人们给自己贴上受害者的标签,他们的确实会提升自己的自尊,但代价是更加无望和被动,这会使他与外界的互动更加糟糕。
对于“受伤的小孩”来说,关注责任和前景很重要。视自已为童年不幸经历的受害者使我们成为了过去经历的囚犯,侵蚀了我们的责任感。所有成功的治疗一般都包含两个方面:具有前瞻性、需要承担责任。所有治疗抑郁、焦虑和性问题的方法都聚焦于现在有什么弄错了和如何纠正这一错误。这些都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努力的投入,虽触及了过去,但这通常是为了了解问题的模式,而不是将它作为一种摆脱指责的方法。
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童年的创伤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它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解决它可能也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改变。
当然,回顾童年的经历并不是一点用的没有,我们仍然可以不断探索我们的过去,审视我们过去的行为模式。如果它是错误的,就改变它。改变一直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不要用童年的创伤束缚住自己,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自我改变。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