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孙丽敏
文章首发于 | 心理荷包蛋公众号
一个社会的形成,必然伴随着社会层级(social hierarchy)的出现,社会层级的出现能够起到减少群体内资源竞争、维持社会秩序以及促进群体内合作的作用,但它同时也导致个体出现地位上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这种地位差异会对个体的健康水平和快乐水平产生影响,表现为社会层级高的个体更加健康、也更加快乐,即存在健康水平和快乐水平的社会梯度(social gradients)。
社会层级包括客观的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rank)和社会关系地位(sociometric rank),以及主观社会地位(subjective social rank)。
社会经济地位由个体的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和职业等人口学特征所决定,而社会关系地位则是由个体在群体中的声望、受尊重程度等决定。社会层级会影响个体的健康水平和快乐水平,而其中的原因,可能与个体心理需求的满足有关。
社会层级和健康
社会层级可以显著地预测个体的健康水平和寿命。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个体,其各类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疾病、类风湿疾病、精神病等)的发病率以及整体死亡率均会更高。
但其中的原因却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这并不是简单地由于资源缺乏所致,因为在那些有充足的物质条件的国家,同样存在这一现象;
其次,这也并不是因为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个体不能得到充足的医疗服务,医疗服务的缺乏或许会导致高死亡率,但很难解释高发病率的出现;
最后,更健康的生活习惯或许也不是一个合适的解释,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只能解释三分之一左右的社会地位-健康之间的关系。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个体健康风险更高呢?
研究表明,地位-健康关系在那些压力相关的疾病中表现地尤为明显,这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可能的思路。低社会地位的个体可能面对更多的压力源;同时他们对于生活的控制能力和预测能力更差,导致自主感和控制感低,并且缺乏社交机会,导致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不足,这些因素均会提高他们患病的风险,尤其是压力相关的疾病。
另一项研究关注了主观社会地位的作用,结果表明主观社会地位可以很大程度上解释客观地位-健康之间的关系,这进一步表明心理因素在社会地位 -健康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层级和快乐
社会层级除了会影响健康,也可以显著地预测个体的快乐水平。这其中,心理因素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
Gallup的一项全球研究在超过150个国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收入水平(对数形式)与个体的生活满意度以及积极情绪均呈正相关关系,这其中基本物质需求的满足和心理需求的满足都能够解释部分的原因。而心理需求中,“受到他人的尊重”对于积极情绪的预测效果是最强的,受到他人的尊重让我们感到被社会所接受,同时也是对我们能力的一种肯定。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相比于社会地位,个体在同龄人中的地位(local status)更能预测其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也就是说当我们与周围人相比地位较高时,更有可能感到快乐。
心理需求
社会层级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水平和快乐水平,而这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高社会层级的人,其心理需求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满足。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心理需求:能力(competence)、自主性(autonomy)以及联结感(relatedness)。
马斯洛需求理论图
高社会层级的人更可能受到他人尊敬,从而满足了能力肯定的需求;另一方面,高社会层级的人也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对生活的掌控程度更高,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交活动中,这满足了对于自主性和联结感的需求。而这些心理需求的满足共同导致了个体生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情绪状态的改善。
写在最后
社会层级的差异,尤其是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导致了健康水平和快乐水平的差异,反过来说,那些减少收入不均的政策(如收入再分配)也可以改善“健康不均”和“快乐不均”的情况,这其中的关系或许值得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