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乳腺外科转科时,遇到了一个特别的病例。经历了“癌症手术-肿瘤细胞突变-靶向治疗-症状好转”的过程后, 我对靶向治疗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
患者是个73岁的老年女性,先前诊断为早期乳腺癌,经过乳房肿瘤切除术、放疗及辅助他莫昔芬治疗后出院。然而3年后,病人出现了憋气,检查发现肿瘤已广泛侵及颈部、肺部和胸膜,考虑为乳腺癌晚期,患者和家属不抱太大希望,只希望后续治疗能减轻点痛苦…
由于患者持续性呼吸困难,主治医生一边着手缓解她的症状,另一边查阅相关了研究,追踪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后,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最终将患者肿瘤组织送到基因检测公司,进行更全面的基因组学检查,由此发现了肿瘤细胞BRAF基因突变为V600E。
利害关系权衡后,经该患者同意,决定使用维罗非尼(Vermurafenib)治疗。
-
大约1个月左右,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变;
-
2月后,进一步的PET成像显示之前颈部和胸部的转移灶明显缩小;
-
6个月后,患者对维罗非尼的耐受良好,PET显像进一步表明疾病明显减轻;
-
23个月后患者仍服用该药治疗,疾病状况控制良好,几乎不伴有与其肿瘤相关的症状了。
这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在减轻患者症状的同时,还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生存时间,真是医生、患者、家属三方皆大欢喜的结果。
靶向药是癌症特效药吗?
答:化疗药是“空投炸弹”,靶向药则是“制导导弹”。
在全球每新增的100个癌症患者,就有21个中国人。咱们国家平均1min就有7个人确诊癌症,每60秒近5人死于癌症[1]。不仅仅是被确诊,癌症的遗传性也不容忽略。所以癌症的关注度逐年攀升,对于特效的治疗手段专家们也是各执一词。
越来越多的新治疗手段逐渐被发现并逐步应用于临床,例如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这其中最成熟和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靶向治疗。
化疗药物治疗肿瘤就像打仗。
传统化疗药物是通过飞机给敌方领土(病人身体里)投掷炸弹,不够精确,在人体的各个脏器炸弹都有可能会爆炸,这就有可能伤及无辜(正常的细胞),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就是传统的化疗药物会引起脱发、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差、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的原因。
靶向治疗更像精确制导导弹。
在选定好敌人位置后发射,导弹只会在敌人所在区域爆炸,不会影响周围,减少对正常组织器官的损害,通过精确的导向,在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所以说,靶向制剂使药物在目标处局部形成较高的浓度,在提高药效的同时抑制毒副作用,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伤害[2]。
癌症都可以靶向“轰炸”吗?
答:这与癌症“驱动基因”相关。
顾名思义,用药靶点明确医学上称为靶向治疗。
目前肺癌的驱动基因掌握得最清楚,可以实现直接对准靶点用药,治疗效果最好。白血病、肠癌、乳腺癌的驱动基因掌握得也比较清楚,也可采用靶向治疗,治疗效果也很明显。
但是,有些癌症驱动基因掌握得不太全面,无法绝对精准用药,就只能实行多靶点用药,只能作用于肿瘤的微环境。
典型的是肝癌,由于对驱动基因掌握得不太清楚,只能采用多靶点用药,对准的是肿瘤血液供给在内的微环境,最终饿死癌细胞,效果比起直接命中目标自然相差得多。
靶向药会出现“耐药”?
答:不全会出现耐药。仍然有部分患者在治疗6-12个月后出现耐药性,导致治疗失败[3]。
一旦出现了耐药反应,首先要先判断耐药反应的类型,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用药或者方案。
1.缓慢耐药:在服药过程中,肿瘤没有变小,肿瘤标志物升高了。这时代表可能出现了缓慢的耐药,应该定期检查,避免严重后果[4]。
2.部分耐药:肿瘤有缩小,但是已经有其他地方转移,这种情况下应该在靶向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针对转移部位的针对性处理。
3.完全耐药:靶向药物已经耐药,不仅不能抑制肿瘤生长,且副作用频频出现,这个时候应该考虑更换治疗方案。
可以考虑的治疗方案包括:
1)改用化疗:针对不同的肿瘤,改用对应最为合适或者没有使用过的化疗方案,可能对肿瘤能起到抑制作用。
2)改用不同靶点药物:出现耐药之后,应再次做基因检测,寻找潜在突变的靶点,针对性应用相应的靶向药物。
3)联合其他治疗方式:根据肿瘤类别,目前最常用的联合方案为:联合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或者联合放疗,由于作用机制的不同,大部分患者能起到积极作用。
怎么避免耐药性的出现?
1.按照适应症:尽量避免超适应症使用。如对于一些早期肿瘤,禁止使用靶向治疗,因为后期一旦复发,就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
2.把控剂量:严格按照靶向药物的用法、用量使用,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3.联合用药:尽量联合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避免单一用药。
随着医学研究和新药发展的进步,特别是肿瘤领域,越来越多新的靶向药物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走进大众的视野。相信在科学家的努力下,靶向药物目前所面临的这些问题会被逐一攻破,从而更好的为肿瘤患者服务,让他们的生命得以最大程度的延长。
参考文献:
1.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百度百科:靶向药物
3.何琪杨,肿瘤异质性与抗肿瘤靶向药物的耐药性
4.菠萝因子:使用靶向药,耐药后该怎么办?
作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肿瘤科 临床医学博士 余见洪
权威审稿 | 北京肿瘤医院 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 张宁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文章 哪些结节有恶变的可能?哪些结节不用割?

余见洪
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肿瘤医院
文章 别慌!关于胃间质瘤的那二三事儿

余见洪
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肿瘤医院
文章 浅析胃癌的发病原因

余见洪
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肿瘤医院
文章 肿瘤科普文章系列一:三分钟带你认识肿瘤发病原因

余见洪
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肿瘤医院
文章 真实病例:看看靶向药物是如何「治愈癌症」的?

余见洪
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肿瘤医院
文章 化疗药物引起手足麻木怎么办?

余见洪
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肿瘤医院
文章 有哪些医生知道,普通人却不清楚的秘密?

余见洪
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肿瘤医院
文章 哪些结节有恶变的可能?哪些结节不用割?

余见洪
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肿瘤医院
我有半身不能动和抽搐的症状,之前已经做过两次手术,医生说是胶质瘤。请问这种情况下还有没有其他的治疗方法?患者女性54岁
就诊科室:肿瘤外科
总交流次数:20

余见洪
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肿瘤医院
我做了乳头状癌的开放手术,左侧六区淋巴结转移,术后十天,头部抬不起来,担心复发风险,想了解恢复情况和后续注意事项。患者女性32岁
就诊科室:肿瘤外科
总交流次数:22

余见洪
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肿瘤医院
我有多个肿块在手腕和肚子上,触摸时能感觉到,担心是遗传性囊肿,想知道如何处理?患者男性44岁
就诊科室:肿瘤外科
总交流次数:46

余见洪
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