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近视发展迅猛,跟这个东西关系很大

京东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京东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近视眼被列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全国近视眼人数竟已近4亿,其中青少年约为2.7亿。

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是世界平均水平22%的1.5倍,发病率仅次于日本,占世界第二位,每年新增近视眼约为6%。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充满了电子屏幕,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出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近视眼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写作业时的坐姿、光线、长时间的看电视、玩电脑、不合理饮食、遗传等家长常会注意到到,但是常常被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儿童的视力发展,特别是学龄前儿童。

电视的确是个好东西,可以帮助儿童快速的学习外界的事物,也是帮家长带孩子的一个工具,但是儿童的眼睛发育尚未完善,长时间的看电视会引起很多疾病,下列几种疾病需家长关注。

电视性眼病

电视性近视是长期持续近距离看电视所引起的一种近视。主要原因是习惯于近距离及强烈光线下看电视。

这种电视性近视,不单纯是近视,还伴有弱视,即使配戴近视眼镜,视力也不易矫正,是近视眼中不容易治疗的一种眼疾。

对青少年儿童来说,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如果经常长时间看电视,便会引起永久性视力降低。

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肌的力量较弱,晶状体尚未发育成熟,看电视时,状肌和眼内直肌起着调节作用,如果长时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极易引起近视。

电视又是直接光源,光线又闪烁不定,也容易引起眼睛疲劳而导致近视。

看电视还易引起过敏性眼炎。不少人看电视后,眼睛红肿,怕光流泪,刺痒疼痛,眼角糜烂,有时还产生有异物感和摩擦感,看不清东西。

这是因为,电视机的显像管里,向外放射出一种紫外线,照射到眼里以后,能和眼睛的结膜、角膜发生化学反应、引起过敏性眼炎。

如发生过敏性眼炎,首先要暂停看电视、晚上早些睡觉,睡前用热水毛巾在跟上热敷,每次10分钟,连续热敷3次。

看电视会引起线生素A缺乏。长时间看电视习惯的人,会引起维生素A缺乏,使视网膜的感;功能失调,发生眼球干燥,重者可发生夜盲症

电视肥胖症

儿童看电视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肥胖。人吃了食物以后,消化器官开始工作,把食物加工后转化成身体发育和维持人体生命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以热能的形式贮存在人体内。

人在静坐看电视时,使体力消耗减少,造成皮下脂肪堆积。如果看电视时再无限制地吃零食,更容易使人发胖,儿童的肥胖也会印象身体的长高。

电视孤独症(电视自闭症)

电视孤独症多发生在6岁~7岁儿童。得了这种病症的儿童离不开电视,除了对电视节目感兴趣,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

对电视节目中的人物动作、语言能模仿,有的儿童还会自言自语。

这是因为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分析能力差,但模仿能力比成人强,电视节目中大量的电视信息很容易渗透到他们思维和行为中去。

他们可以将电视中的商品广告背得滚瓜烂熟,甚至会经常出现自言自语和离奇动作,但不关心周围的现实生活,也不关心父母、兄弟姐妹等他人的存在,与人缺乏思想交流。

这样会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以我为中心。看电视时间越长,看得内容越多,其影响越深。

这种病虽然不至于立刻影响身体健康,但时间长了,同样给身心健康会带来危害。

因此,家长要靠控制儿童看电视的次数和时间以及选择适合的节目来预防该病的发生。

怎样预防看电视引起的疾病?

应注意以下几点:

看电视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2小时左右为宜,最好每隔1小时左右休息片刻,或到室外走走看看远处景物,或做做眼保健操等。

儿童看电视时间,一般来说2岁~3岁不要超过半小时,4岁~6岁不要超过1小时,7岁~10岁不要超1.5小时,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运动时间。

看电视的距离要适中。太远太近都会影响视力健康。

观察角不应小于45度。尽可能集中在荧光屏的前方,两侧要少,以避免斜着方向看。但最好要避开荧光屏的正中线,以免荧光屏强光刺激,引起眼疲劳。

荧光屏亮度要适宜。太亮时图像不明显,且会出现闪烁,刺激眼睛和散焦现象;太暗时图像轮廓不清,对比度太大或太小会影响图像的真实感和清晰度。荧光屏亮度不当容易引起眼睛疲劳。

看电视要有一定照明。看电视时应该有一定照明,不应使室内太暗。晚上观看时,可开一盏5瓦~8瓦的红色小灯管或灯泡,以减轻荧光屏与黑暗的强度对比。

灯泡不要直接照在荧光屏或观者眼内,放在观看者的后方或一侧,以减轻由明处到暗处或由暗处到明处的不适应,减少维生素A的消耗。白天看电视时,则应用深色窗帘遮住窗外强光。

儿童常看电视要适当补充维生素A。人的眼睛在光线暗处活动,主要是靠眼睛视网膜上的圆柱体细胞。圆柱体细胞内的视紫红质是由维生素A合成的。

常在暗光线下看电视,加快了视紫红质的消耗,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视紫红质消耗越多。

一般说来,人体内缺乏维生素A,容易使人患夜盲症、眼球干燥症、角膜软症等。

3岁~9岁的儿童眼球角膜较薄,眼肌的力量较弱,晶状体尚未发育成熟,若角膜受到刺激,晶状体调节能力降低,更容易引起角膜炎、近视眼或其他眼疾。

#儿童#青少年#预防#眼科#育儿#近视
阅读数 2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视近物正常通过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或手术治疗矫正定期检查视力,关注眼底,防止视力进一步退化简介近视是屈光正的一种类型。当眼睛处于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光线有聚焦到视网膜上,而是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视远处物体模糊清。这通常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角膜过度弯曲、晶状体屈光力增加造成的[1]。症状表现:典型临床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视近物正常。诊断依据:根据近视典型症状,并结合专业的视力检查、自动电脑验光等方法,可进行诊断。国际近视研究协会将近视的诊断阈值设定为≤-0.50D[1]。*注:视力检查结果提示“-0.50D”,即为生活中通常所称的近视50度。近视有哪些类型?近视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三种:1.按屈光成分分类,近视可分为:屈光性近视(由晶状体等屈光因素改变引起的)、轴性近视(最为常见);2.按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近视可分为:单纯性近视(近视度数一般在600度以内)、病理性近视(一般近视度数略高,伴有眼底并发症等,如夜间视力差、闪光感);3.按近视度数分类,近视可分为:轻度近视(近视50度~300度)、中度近视(近视300度~600度);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度)。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近视在生活中非常常见。近年来,全球近视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青少年近视呈发病早、进展快、高度近视比例增加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发表的《世界视力报告》显示,全球近视人数约为26亿,其中19岁以下近视者约有3.12亿,并特别指出:中国城市青少年近视发病率较高,达67%[2][3]。是否可以治愈?近视一旦产生,法治愈,需要终身进行视力矫正。视力的矫正一般对正常生活有特别影响。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否。
京东健康·首席健康管家赵阳副主任医师北京美尔目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