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干扰素瘤内化疗治疗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是起源于拉特克囊残余鳞状上皮细胞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1.2%~4%。由于肿瘤毗邻重要组织结构,并常与之产生黏连,手术难以完全切除,复发率高。手术切除肿瘤常会引起严重并发症,且病死率较高。因此,颅咽管瘤治疗主要致力于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同时保证病人生活质量。干扰素瘤内化疗作为这样一种治疗方法,备受国内外学者青睐。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2例颅咽管瘤病例资料,为评估干扰素瘤内化疗的疗效与副作用提供证据,以供参考。
纳入标准:
①具有本院完成手术前后完整的影像资料。
②术前影像学证实病灶为单囊性病灶。
③1年内未接受过放射性治疗。
④未接受过其他药物瘤内化疗。
⑤无其他系统严重慢性疾病。
排除标准:
①肿瘤囊性部分体积<整体60%。
②肿瘤囊性部分直径<2cm。
手术策略:
立体定向颅咽管瘤Ommaya囊植入手术(就是把管子一端埋在患者头皮下,一端植入到颅咽管瘤内,用于注射干扰素进行化疗)
干扰素作用机制:
干扰素是第1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生产且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细胞因子。其通过Fas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发挥作用,还具有免疫调节、细胞毒性、抗增殖与抗血管生成作用。干扰素具有对抗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作用,这两者与颅咽管瘤具有相同胚胎起源。国外医生应用干扰素瘤内化疗治疗儿童囊性颅咽管瘤,取得了满意治疗效果。
化疗推荐方案:
每周3次(通常为周一、周三、周五),每次300万单位,共4周(12次)为一个周期。
化疗期间常见副作用包括:
发热、头痛、疲劳、关节痛、眼睑水肿、短暂低钠血症、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本组病例副作用较轻微且具有自限性,通过简单对症治疗便可缓解,并无病人因此而终止治疗或遗留长期后遗症
图2A、2B:干扰素化疗前
图2C、2D:经过5个周期干扰素瘤内化疗后18个月,肿瘤囊性部分明显缩小,鞍旁实体部分未见明显变化
图3A、3B:肿瘤阻塞室间孔,致幕上脑室明显扩大
图3C、3D:经过3个周期干扰素瘤内化疗后6个月,肿瘤明显缩小,幕上脑室基本复位
效果评估:
本研究大多数病人治疗反应为完全有效(63人),部分有效(16人),轻微有效(3人)。所有囊性肿瘤均得到有效控制。对颅咽管瘤实体部分几乎无效。
综上所述:
干扰素瘤内化疗对囊性或囊性为主的颅咽管瘤是一种优良治疗策略,可在疾病控制和病人生活质量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点。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颅咽管瘤 (D44.3,D44.4)医院推荐专家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颅咽管瘤 (D44.3,D44.4)推荐专家
-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颅咽管瘤 (D44.3,D44.4)推荐专家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颅咽管瘤 (D44.3,D44.4)推荐专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颅咽管瘤 (D44.3,D44.4)推荐专家
- 上海市肺科医院颅咽管瘤 (D44.3,D44.4)推荐专家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颅咽管瘤 (D44.3,D44.4)推荐专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颅咽管瘤 (D44.3,D44.4)推荐专家
- 武汉儿童医院颅咽管瘤 (D44.3,D44.4)推荐专家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颅咽管瘤 (D44.3,D44.4)推荐专家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颅咽管瘤 (D44.3,D44.4)推荐专家
颅咽管瘤 (D44.3,D44.4)地区推荐专家
颅咽管瘤 (D44.3,D44.4)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