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之泌尿系手术:包皮环切术(2020)(上)
包皮环切术指切除男性 包皮,多数情况下,需剪开包皮,分离粘连,环形切除包皮。为减轻疼痛和紧张,需用表面或区域阻滞麻醉。有些宗教或文化要求婴儿和儿童行包皮环切术。 医学上,包皮环切适于包茎、反复包皮龟头炎其他方法无效者和慢性尿路感染者。对生殖器异常和一般状态极差者则为禁忌。社会上有反对环切组织,认为婴儿和儿童环切风险高而医学上无益处,另有组织认为环切益处大于手术风险。主流的医学团体没有认为所有男性需行包皮环切,也没有 提出要禁止包皮环切术。
对婴儿和儿童的非医学包皮环切,因涉及伦理和法律上的知情同意问题,现有较多争议。
大非洲下 撒哈拉地区,男性包皮环切可降低异性恋者 HIV 的传播,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在高 HIV 地区,包皮环切术是预防 HIV 感染的重要环节。包皮环切术对于发达国家的 HIV 预防有何作用尚未明了。但有证据显示包皮环切对于男同性者间 HIV 传播有抑制作用。包皮环切也有助于预防人乳头瘤病毒和尿路感染引起的肿瘤发病。
包皮环切也可有效减少包茎引起的阴茎癌。在西方国家,上述因素不足以认为婴儿常规包皮环切的正当性。有系列研究示:包皮环切对性传播性疾病有预防作用。 2010 年,有回顾研究示医学包皮环切术对于婴儿的并发症率是 1.5% ,较大儿童的并发症率是 6% ,少数有严重并发症。出血、感染、包皮切除过多或过少是主要的近期并发症。 尿道外口狭窄是最主要的远期并发症。术者经验不足、卫生条件差和较大儿童时,并发症率较高。包皮环切对性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世界范围内,约三分之一的男性行包皮环切术。包皮环切术在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最常见,其次是美国,部分东南亚地区和非洲地区 。在欧洲、拉丁美洲、大部分亚洲和部分南部非洲地区,非宗教环切术较少。
包皮环切术的起源未明确,最早的记录是古埃及 ,包皮环切起源理论有:宗教祭祀和成人仪式。包皮环切是犹太教法中的要求,也是伊斯兰教、科普特基督教派和埃塞 俄比亚东正教的常规做法。 C ircumcision 一词源于拉丁文 circumcidere ,意为环形切除。新生儿环切多是非医学原因,或是宗教,或是社会规范所致的个人喜好。
除非洲因预防 HIV 感染需包皮环切外,世界主要医学组织对环切意见不一,荷兰皇家医学会强烈反对新生儿环切, 丹麦普通医师学会认为应从医学角度行包皮环切术,否则是一种器官损毁。
医学
包皮环切适于病理性的包茎、反复的包皮龟头炎和慢性或复发性的尿路感染。 WHO 提倡在 HIV 高发地区行包皮环切以预防 HIV 性传播。美国国际 AIDS 协会建议同性者行包皮环切有利于减少 HIV 感染。
包皮环切术对于生殖器畸形,如尿道下裂、尿道上裂 、外生殖器性别不明 和阴茎弯曲者禁忌 ,因为这些人的包皮可用于以后的整形手术。早产儿或健康状态差者不适行包皮环切。如有出血倾向疾病家族史(如血友病),术前需明确凝血功能。
技术
包皮在阴茎疲软时覆盖龟头,在胎儿发育时有保护作用,出生后保持龟头湿润,成人后可提高性愉悦。但包皮易感染。 环切时于近龟头根部切除包皮。
包皮切除
在美国, Gomco 夹, Plastibell 和 Mogen 夹常用于婴儿环切。基本方法是:首先确定切除包皮范围,自包皮开口切开包皮,检查龟头情况,钝性分离包皮内板与龟头。有时需于背侧切开包皮,放置切除装置, 仔细止血后,横断包皮。较大儿童或成人,常不用特殊装置,而行手术切除,有时也可用 Unicirc , Prepex 或商环切除。
止痛
包皮环切所致疼痛可能影响母婴关系或其他行为异常,故切除时需用止痛措施。药物止痛可用局部或表面麻醉剂,多安全有效。环形阻滞麻醉和阴茎背神经阻滞( DPNB )最常用,前者效果更好些,但二者均优于 EMLA 霜剂。对婴儿,舒适软垫椅 和含糖或不含糖安抚奶嘴对于减轻疼痛有作用,美国儿科学会认为不能单用此法,应加以其他措施。操作快速可减轻疼痛及刺激持续时间, Mogen 夹较 Gomco 夹和 Plastibell 所需时间短。现有证据未显示术后需要止痛。对成人而言,表面麻醉、环形麻醉、背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均有效,术后需 4-6 周恢复,待伤口愈合后可行手淫或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