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口服药物?

在生活中,大家都认为口服是较安全、方便和经济的给药方法,是药物疗法中最常见的给药途径。有人认为吃口服药这么简单的事,还煞有其事的发一篇文章,那真是吃饱了撑的。如果你真是这么想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曾经有一个因为一片泡腾片导致18个月大的婴儿死亡的案例,现在想想还不寒而栗,如果孩子的母亲能够仔细阅读说明书,就会避免该悲剧的发生。所以口服药物并不是简单的事。

 

首先介绍一下口服药物剂型及不同剂型药物不同的口服方法。

 

糖衣片、薄糖衣片、肠溶衣片。包衣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稳定性,掩盖药物气味,防止药物在胃液中破坏及对药物的刺激。应该整片吞服。比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晨起空腹或者睡前整片吞服。


泡腾片为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遇水可产生气体一般为二氧化碳,服用时先将药物置于容器内,加半杯水使泡腾片溶解,等气泡完全消失、药物完全溶解后,摇匀服下,不能直接吞服。


咀嚼片,药片经嚼碎后表面积增大,可促进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和吸收,也可吞服,最好嚼服。


舌下含片 置于舌下迅速融化,主要用于急诊治疗,比如硝酸甘油,不能直接吞服,吞服时经胃肠道吸收发生首关消除反应,无法较好起效。


普通含片,比如草珊瑚含片、西瓜霜等咽喉用药起到局部消炎、杀菌、止痛等作用。应注意含在口腔或颊部,不要吃东西和饮水。


胶囊制剂 一般整粒吞服。


缓释片和控制片 一般来说要整粒吞服,不可掰开、碾碎或咀嚼后服用,以免药突然释放过强产生严重后果。仅有个别缓释剂可分剂量服,一般均有刻痕,应按说明书用。典型代表就是硝苯地平控制片—拜新同,只能整粒吞服,此药物应用先进控释技术恒速释放,最后代谢完毕,排出体外后可见药物空壳。
 

口服药物的常见服药误区

 

对每日服药次数的误区 误以为是随一日三餐服药,其实不然,一种药物需要每日三次口服是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定的,一般来说需要3/日口服药物,需要每8小时一次。这样来看的话早6点,午后2点,晚上8点分次口服是不错的时间点。对于每天2次的药物采用早8点、晚8点口服。但是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对于高血压患者用药次数的问题,多数人血压成勺形分布。之前文章了有讲述,今日再降调一次。人的血压1天24小时中,9:00-11:00时、16:00—18:00最高,次日凌晨2:00-3:00最低。 轻度高血压患者切忌在晚上入睡前服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也只能服白天量的三分之一。 1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包括控释片剂)多在7:00服药 。1天服用2次降压药,以上午7:00和下午14:00-16:00两次服药为宜。 短效抗高血压药一天三次,第一次应该在清晨醒来,中午一点,下午六点之前最后一次 。
 

2.干咽药物 有些人为了省事,不喝水,而是借唾液干咽。干吞药一方面可能卡在食道,损伤食道,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不利于药物的崩解,释放,影响药物发挥作用,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

 

3..用饮料、茶水服药、甚至用酒服药 正确的服药方法是用温度适中的白开水送服。牛奶、果汁、茶水、可乐、咖啡、酒精等各种饮料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4.多药同服 多药同服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很难避免,甚至还会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服用的几种药物可能产生不良相互作用,一定要主动向医师或药师咨询,但不可自行随意停药或换药。

 

5.喝水过多 因为这样会稀释胃酸,不利于药物的溶解吸收。一般来说,服固体药物时,喝1小杯温水就足够了。对于糖浆这种特殊的制剂,建议喝完糖浆5分钟内不要喝水。

 

6、服药后马上运动 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胃肠溶解吸收而发挥作用,其间需要充足的血液参与循环。而马上运动会导致胃肠等脏器的血液供应不足,影响药物的吸收、疗效。

 

7.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所以,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当然特殊药物除外:硝酸甘油,应该坐位口服,以防止扩血管作用导致的低血压,站立有摔倒的风险。

 

正确服用口服药物的方法是:

 

(1)先洗净双手,倒一杯温开水;

 

(2)先喝一口水,润润喉咙和食管;

 

(3)把药含入口中,再抿一口水,咽下药物,陆续将小半杯水喝完。

 

(4)服药后不要马上躺下,最好站立或走动一分钟,以便药物完全进入胃里。

 

总之,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治疗的关键,既能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又可减少毒副反应。患者使用药物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正确服药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服药期间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自我监测、评估,有利于早发现,早防控。有用药方面的疑惑可以向医生咨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地区推荐专家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