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该用中医下法,须牢牢掌握哪些指针?

写在前面的话

在前面我们聊过了外感风寒,入里化热的一层层变化。第一阶段,外邪犯表,正邪相搏于肌表,虚者汗出发热,实者无汗发热。渐渐地,热邪向肌肉深层传变,不断消耗肌肉津液。患者出现“项背强几几”症状,当用“葛根汤”类方解之,实者用经方“葛根汤”,虚者用经方“桂枝加葛根汤”,若患者病情不重,颈部津液亏虚程度尚轻,也可用时方《医学心悟》的“柴葛解肌汤”。

 

若治疗不当,肌肉津液匮乏的状态严重下去,就会发为痉病,导致四肢肌肉,难以屈伸,乃至抽搐。此时虚者为柔痉,实者为刚痉。实者用葛根汤,虚者由于津液缺乏程度加深,用瓜蒌桂枝汤,也就是用桂枝汤加上瓜蒌根(天花粉)。

 

不但太阳病会导致肌肉津液匮乏,发为痉病,太阳阳明合病、并病也会导致肌肉津液匮乏,发为痉病,其病机在于:热盛于表,势必及里,扰动里气。

 

此时导致呕吐的,葛根汤的基础上加一点半夏;出现轻微腹泻,但主要矛盾还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仍然可以用葛根汤;虽然有表证,但“利遂不止”,邪气仅仅残留肌表,主要矛盾转移到了胃肠的,此时,可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好了,下面,我们将要面对真正的阳明病了!判断是不是阳明病,需要小心谨慎,伤寒论大量的内容都是在讨论“误下”之后怎么办,可见,该不该用下法,这个指针是非常难以把握的。所以,我们现在来挑战这个艰巨的任务,从治疗阳明腑实证的“调胃承气汤”谈起。

阳明腑实证与阳明经证的区别

以无形散漫的邪热,如大热,大汗,大渴,脉大为疾病的主要方面的,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阳明经证,可以用白虎汤类方的“清法”去治疗;以有形的热实,例如大便秘结,小便数黄,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为疾病的主要方面的,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阳明腹证。

 

为什么要强调“疾病的主要方面”呢,因为所谓无形的热,有形的热,彼此会交叉,即使是阳明经证,因为大汗,大渴,体内津液极端匮乏,患者也有可能出现便秘——所以关键还是要判断,主要矛盾在哪儿。无形散漫的邪热:阳明经证;有形的热实,阳明腑证。中医是一门活的,流动的,精准的手工技艺。

调胃承气汤证的病因就与津液匮乏息息相关:

一、太阳病热邪耗伤身体津液,或者汗、吐、下亡津液,导致胃中干燥,大便秘结。

 

《伤寒杂病论》对此阐述如下: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伤寒论第248条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伤寒论第249条

 

二、太阳过经自传阳明,胃中有热,热结于里,所谓“过经”,就是传经病邪由一经传入另一经。

 

《伤寒杂病论》对此阐述如下: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伤寒论248条

 

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知,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伤寒论105条

 

这个调胃承气汤证,可能出现在患者太阳病津液匮乏时,可能出现在太阳病传于阳明病后,也可能出现在用药错误时(如伤寒论第105条,太阳病传于阳明病,导致患者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此时当用承气汤类方,却用了巴豆丸。这巴豆性热,味辛,是用于下寒的,现在用于热证,肯定不行。此时患者虽然有腹泻,但因为胃中有热,脉象却是沉而数或沉实有力的——若是真正的阴寒腹泻,就应该是脉微厥——所以,这个下利,是吃错药导致的),我们具体使用时,不应纠结于六经辩证的理论框架,而应直抵病因,直抵现象。

 

病因是什么?就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中燥热,燥热虽有,但痞满尚轻,燥屎结而未甚之证。

 

热结成实

那么,调胃承气汤的用药指针是什么呢?

体现在脉象就是不浮,不弱,而实大。体现在全身症状就是,蒸蒸发热,此热犹如蒸笼之热,热聚于内,气蒸于外,患者发热且有汗出。体现在神志,轻则微烦,重则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最重要的就是腹诊了:腹部微满,从剑突下到脐上按起来硬而微痛者。为了慎重,还需看二便:小便数赤,小便次数多,每次量少,颜色深黄,甚至红色。大便干燥,排便困难——若出现便溏,则可能是吃错药(例如温下药)引起的,或者是旁流溏垢,内实仍在。所以判断大便的冷、热非常重要啊!

 

此外,若患者已用峻药(如巴豆丸)下之,即使有谵语、燥屎也不可在用大、小承气汤等峻下剂,因为胃气已伤,只可用调胃承气汤稍稍调之。判断准确后,便可以用方了。

 

调胃承气汤方: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消半升。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伤寒论第29条


芒硝

 

此方,用药非常小心,服法也很谨慎。方中,大黄苦寒泻下,涤荡热邪;芒硝,咸寒润燥,通便软坚;再用甘草二两,以守护胃气,调和诸药,此乃泻下之缓剂。

 

服用时,不是一口气服完,也不是分温再服,少少温服之,小口小口,试探着服,目的不是要峻下,而是取其药气稍稍清热润燥,以此达到胃津自复,胃气自和,胃调则诸气顺畅的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大家还在看
中药好西药快?学会正确选用感冒药,才能好得快

中药好西药快?学会正确选用感冒药,才能好得快

#老年 #疾病概述 #合理用药 #未成年 #成年人
不药博士
不药博士
还在用果汁服药?吃药的误区,你中招了吗?

还在用果汁服药?吃药的误区,你中招了吗?

#患病护理 #合理用药 #药物治疗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手上总莫名有“小水泡”,是怎么回事呢?

手上总莫名有“小水泡”,是怎么回事呢?

#疾病预防 #皮肤症状 #皮肤科 #中医治疗
马良
马良
中医讲的「发物」究竟是什么?

中医讲的「发物」究竟是什么?

#蔬菜 #食谱 #营养 #保健 #养生知识
朱秋波
朱秋波
因时养生,少生病,掌握一天的“时间医学”!

因时养生,少生病,掌握一天的“时间医学”!

#营养 #养生知识
阿包医师
阿包医师
中医“四大虚”如何分辨?如何进补?

中医“四大虚”如何分辨?如何进补?

#饮食营养 #疾病概述 #疾病预防 #患病护理 #常见症状
妙真健康
妙真健康
服用他汀类药物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服用他汀类药物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心血管内科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步入中医经方的世界:何为太阳证?

步入中医经方的世界:何为太阳证?

#中医科 #常见症状 #中医治疗
黄继斌
黄继斌
冠心病的中医辩证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冠心病的中医辩证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疾病预防 #疾病检查 #中医科 #心血管内科
心脏小知识
心脏小知识
古代中医对优生优育的认识(下篇)

古代中医对优生优育的认识(下篇)

#生活科普
侯艳娇医生
侯艳娇医生
四十岁女人气血虚怎么调理

四十岁女人气血虚怎么调理

#药物治疗 #饮食调理 #女性健康 #运动调理 #气血虚调理 #女性养生 #中医调理 #日常保养 #中医养生 #日常保养 #气血虚 #中药调理
中医内科线上问诊:保定患者的温暖体验

中医内科线上问诊:保定患者的温暖体验

#中医内科 #调理 #调理 #气血不足 #健康生活 #互联网医院 #健康生活 #中医内科线上问诊 #线上问诊 #河北保定
气血不足怎么补

气血不足怎么补

#饮食调理 #中医调理 #日常保健 #中医养生 #日常保健 #气血不足 #饮食养生 #气血不足 #补气血 #中药调理 #中药
气血虚怎样调理,吃什么药

气血虚怎样调理,吃什么药

#药物治疗 #饮食调理 #气血虚 #免疫力 #中医方剂 #气血虚调理 #补气养血 #生活方式改善 #免疫力提升 #中医调理 #生活方式调理 #中医养生
女人脸色蜡黄应该吃什么?

女人脸色蜡黄应该吃什么?

#饮食调理 #中医 #饮食调理 #脸色蜡黄 #补益气血 #脸色蜡黄 #补益气血 #中医养生 #气血亏虚 #气血亏虚
女人该吃什么?

女人该吃什么?

#女性健康 #女性养生 #面色晦暗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 #精神不振 #月经不调 #气血不足 #补血养气 #气血不足 #补血养气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
补气补血吃什么好 补气补血的食物有哪些

补气补血吃什么好 补气补血的食物有哪些

#红枣食谱 #气血不足 #枸杞 #补血食物 #枸杞功效 #贫血 #补气补血 #红枣 #补气补血 #气血不足调理
气血充盈的红颜美女

气血充盈的红颜美女

#中药调养 #养生 #中医养生 #美容养颜 #心理调养 #睡眠充足 #中医养生 #美容养颜 #饮食调养 #运动养生 #养颜 #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 #补血 #健康
女人气血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女人气血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女性健康 #女性养生 #饮食调理 #运动养生 #疾病预防 #气血不足原因 #运动养生法 #气血不足 #饮食与气血 #睡眠与健康 #中医养生 #睡眠健康 #中医调理
成都中医内科在线问诊:便捷就医,守护健康

成都中医内科在线问诊:便捷就医,守护健康

#成都中医内科 #线上问诊 #在线问诊 #线上咨询 #互联网医疗 #气血不足 #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疗 #中医内科治疗 #中医内科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