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说,你应该这样过一天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博士肖医生
博士肖医生

老中医认为,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不同时辰对应不同脏腑,我们可以根据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盛衰开合的时间节奏、时相特性等,因时因病因人,有效集成和优化用药处方、针刺、艾灸、拔罐、推拿等手段,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这就是子午流注十二经络时辰养生法,将一天24小时划分为12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结合,在一天十二时辰之中,人体的气血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盛衰开合均有时间节奏、时相特性。

 

 

寅时(3点至5点),是肺经当令之时。

 

 

“肺朝百脉”,肺把气血津液输布往全身各个部位,内养脏腑、外润皮毛。肺宣发的功能正常,则百脉通顺。

 

 

肺不好的人,在这个时候往往会剧烈咳嗽、哮喘或发烧。

 

 

很多老人经常很早起床,出门锻炼,只想锻炼身体,可其实这个时候的人身体是比较虚弱的,容易发生意外。建议老人家还是五点以后再起床哈!

 

 

肺不好久咳的人,可以多吃银耳、百合、莲藕、雪梨等,以滋肺阴。

 

  

 

卯时(5点至7点),是大肠经当令之时。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由大肠完成对食物中水份与营养的吸收、排出渣滓的过程。

 

 

卯时的大肠经,是发挥排肠毒、清肺浊、洁净皮肤的最好时机,因此,在卯时,宜起床空腹喝水排便,清除体内垃圾毒素,这是对大肠经穴最好的保养。 

 

 

肺气足,则大肠排便通畅,便秘者如果吃了很多通便药,效果不佳,应该试试补肺气,进而通便。

 

 

辰时(7点至9点),是胃经当令之时。

 

 

辰时,胃经最旺盛,此时吃早餐,能够及时供给身体能量,也最容易消化。所以,我们尽可能在九点前吃完早餐。

 

 

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可以在辰时清胃火,可以用芦根水清胃火,或者用石斛泡茶饮都可以。

 

 

如果胃寒,则适宜在辰时养胃健脾,可以按摩胃经,或喝生姜红枣水,升发阳气。 

 

 

胃经气血充盈,气色才能红润有光泽。

 

 

已时(9点至11点),是脾经当令之时。

 

 

已时,脾经最旺盛,脾主运化,此时,脾正在把我们摄入的水谷进行运化,化生气血。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好,运化好,气血充足,嘴唇就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

 

 

脾虚者容易得各种富贵病,此时最宜健脾;湿气重的人此时也可进行利湿。

 

 

此时是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抓紧工作吧!

 

 

午时(11点至13点),是心经当令之时。

 

 

子时与午时是最宜休息的,我们称为子午觉,最好可以趁饭后进行20分钟左右的休息,就能换来一下午的神采奕奕。

 

  

未时 (13点至15点),是小肠经当令之时。 

 

 

心与小肠相表里,很多人在午后两点左右,容易出现心慌心悸的症状,也加以重视。

 

 

此时,宜喝杯水,稀释血液,保护血管。

 

 

申时 (15点至17点),是膀胱经当令之时。

 

 

此时,大脑清醒,是工作的黄金时期,抓紧工作,提高效率。

 

 

如果常常在这个时候感觉特别困,那就是阳虚了。

 

 

申时,是保养膀胱经的最佳时辰,经常按摩经上的穴位,可以有效防治泌尿系统的疾患。 

 

 

酉时(17点至19点),是肾经当令之时。

 

 

此时,我们要再喝一杯水。

 

 

这一杯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我们的肾和膀胱排毒,让我们不得肾结石,不得膀胱癌,不得肾炎。

 

 

戌时(19点至21点),是心包经当令之时。

 

 

这个时候是我们一天当中的第三个黄金段,你可以学习、 散步或锻炼。

 

 

学习锻炼结束后,再喝一杯水,让你的血管保持通畅。

 

 

亥时 (21点至23点),是三焦经当令之时。

 

 

此时,最适宜休息,最好十点半之前上床睡觉,才可以在子时之前进入深睡阶段。

 

 

子时 (23点至1点),是胆经当令之时。

 

 

俗话说:“宁舍一顿饭,不舍子时眠。”

 

 

子时的睡眠是养胆的最好方法。

 

 

此时,不要去蹦迪,去嗨歌,此时是子午觉时间,最好处于熟睡中,才能更好地保护阳气。

 

 

 

丑时(1点至3点),是肝经当令之时。

 

 

肝脏的解毒和造血,就是在这个时候进行,而且必须在熟睡中进行。

 

 

所以半夜里,千万别去酗酒,别沉迷于游戏了。

 

 

有肝病的人多是爱熬夜的人,因为半夜肝要造血、要解毒,如果不给它喘息的机会, 自然就容易发病。 

 

 

听老祖宗的话,好好过每一天,坚持下去,相信你会受益匪浅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地区推荐专家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