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4点,脾胃不虚,湿热就不能伤人
章虚谷:“胃为戊土属阳,脾为己土属阴、湿土之气,同类相如。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也。” 所以防治湿热还要注意健脾和胃。
“脾胃是生命的根本”,因为脾胃既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也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历来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因此,我们说养生要养脾胃。
另外,《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外邪伤人,必随人身之气(正)而变。《脾胃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脏”。这是古人对脾胃的认知和科学解释。
所以脾胃是维持人体气血充足的源头,一定要保证脾胃功能强健、正气不虚,如此才能保证不招致外邪,维护身体强健。
人体湿热的形成,也可以用此理论解释明白。
虽然湿热产生的病因有多种,可以说自然界的所有外邪都可招致湿热症,但脾胃功能状态是湿热产生的决定因素。
因为“胃为戊土属阳,脾为己土属阴,湿土之气,同类相如。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也”。
这是中医对湿热源起的最科学解释,说得更明白些就是人如果饮食无忌,喜食生冷,损伤体内阳气,会导致脾胃虚弱,运化不足,湿气积聚,久而化热,再与从外界传导而来的外邪相结合,首先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内湿热产生。
反之,脾虚运化无力,又常招致外湿侵犯,一定会伤人身体。所以健脾养胃,养好“后天之本”,保证体内正气充足,保证体内不生温,就易避免湿热上身。
健脾养胃而避免湿热缠身,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 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里面讲“食饮有节”是很重要的一条养生原则,对健养脾胃很有益,平时少吃多餐,饭只吃七分他;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供给: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晩上要吃少;忌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保证饮食的清洁、新鲜,合理选择烹任方式,避免过食煎炸食品,不吃肥甘厚味,对有刺激性的食物要少吃,如此才能保证吃得好,更养生。
必要时断食,吴鞠通在《温病条辩》中指出:“阳明温病,下后热退,不可即食,食者必复。周十二时后,缓缓与食,先取清者,勿令饱,饱者必复,复必重也。” 这就是说发生热病(湿热伤脾也算)时,要“断不可食”,热退后亦“必须少食”。
这样才可能把邪热统统排出体外,否则,热病时大吃大喝,热不易消退,人的病就不易治愈。而稍愈之后,又“大食”,又会使余热不清,旧疾复发。所以有湿热伤脾胃或脾胃有其他热病症状时,要适当断食对养生有益。
另外,家中应备一些解暑化湿、理气和中、健牌益胃的药物:如藿香正气类药物、人参健牌丸、香砂养胃丸、大山楂丸等。这类药物对热天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缺乏、食少纳呆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同时,炎热的夏日里还要喝一些补脚益胃、防暑消食、保胃气的药粥,以达到安度盛夏的目的。
② 起居有常
熬夜是导致牌胃虚弱,惹火上身的一种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大数湿热伤脾的人都有熬夜、生活不规律的情况。
《黄帝内经》中讲“夜卧早起,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就是说一年四季,你根据四季时节有节律地来进行休息、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且争取每晚10点前睡觉,每夜保证8小时的睡眠,这就有益于保持正气,避免脾胃虚弱而招邪袭身。
③ 优化心情
情志郁闷、忧思困脾,会对脾胃伤害很大。所以生活中我们看那些天天愁眉不展,或者爱发火、爱焦虑的人脾胃都不好。为了不湿热缠身,为了不过早衰亡,还是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天天保持有个好心情,脾胃就不虚。
④ 适时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于维护人体健康也是很有益的。每周3~5次慢跑,或其他有氧运动,有助帮助消化,维护身体气血平衡,有益健康。
总之,导致脾胃疾病的原因,中医认为,不外乎饮食不节、寒热不适,或起居不佳、情志不畅、运动不足所致,所以为了安养脾胃,不受湿热侵袭,要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上面的建议可参考。
养生要点提炼:
①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养生先养脾胃,避免湿热缠身也要注意养护脾胃。
② 养护牌胃,从日常生活中进行调理,注重饮食,保持起居有常,优化好心情,合理运动对养护脾胃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