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为百病之首!做好这3点,平和气血、强健脾胃,让湿气无处可藏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骨科医生寒雨
骨科医生寒雨

东垣在《脾胃盛衰论》中说脾胃病:“皆先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胃气不行,劳役饮食不节继之,则元气乃伤"。说明精神因素损伤脾胃很严重,避免湿热上身,还要注意情绪,避免伤脾胃。

 

 

关于湿热病,寻根问源,无论是先天禀赋不足还是后天失调所致,总能找到脾胃虚弱的病本。所以防治湿热首养脾胃。

 

曾见过这样一位女性患者,年龄30岁,已婚4年,没有孩子,因为老公时运不济,再加上双方父母体弱多病,这位患者天天焦虑,浑身不舒服,今天这儿疼,明天那儿疼,干什么都不顺心,意志消沉,一大家子都陷入愁云修雾中。

 

又有一回,这患者因二便不畅,且尿黄便溏腹胀来找我。一搭脉,一问诊,脾胃湿热引起的,给她开了健脾胃除湿热的汤药,建议她注意保持好心情,注意饮食卫生。

 

听说这话,患者又长呼短叹起来,说自己的家事如何如何,天天心里不舒服。她也知道自己近几年来的确是患了很多“毛病”,全都是自己的“心病”,可就是解脱不了。我劝她想开点,注意保持好心情,她说她明白,也会慢慢调整。

  

之后再给这位患者看病,努力做到心身同治。时至半年,患者的确淡然了很多,身体也更健康了,之前一些湿热的症状也消失了。

 

东垣在《脾胃盛衰论》中讲了情绪与脾胃的关系,他说:“皆先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胃气不行,劳役饮食不节继之,则元气乃伤。”说明精神因素在内伤病发病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尤其是使脾胃之正气受伤,这种危害是很严重的。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了54岁,就是因为他过于操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让后人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都有某种程度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变化,如对孤独生活的疑惑,对家庭或同事的恩怨,对疾病及死亡的恐惧等,这些心理和不良情绪,如果经常出现,则可影响脾胃功能或出现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如动气后脘腹胀满、疼痛、纳呆等,如果长期脾胃不好,则可能累及其他脏器,导致身体正气不足,待招惹湿热等内外邪时,诸多湿热症会出现。所以防治湿热症时,养好脾胃也要注意情绪问题。

  

① 保持良好的心态

 

首先是要有一平常心,有一句话说“你的烦恼,都是你不切实际的希望”,所以别太追求美好,把生活看得平淡些,修炼自己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周围的人与事能充分理解,遇事能泰然处之,镇静自若,这样才能避免被不良情绪牵制,减少坏情绪对身体的危害。

 

② 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每个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会习惯性地把自己视为社会的一员,并希望从团体中得到爱。在一个环境中,我们能够得到别人的友爱、互助、需要,那么充满快乐的人际关系就有利于清除不良心理。

 

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和诸”自己的生活环境、与人相处,以和为贵,同时要学会尊重和奉献,学会感恩和真诚,当你真诚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无私奉就自己的一片爱心时,你会欣喜地发现,你获得的比你给子的更多。千万不要因为怕别人不高兴而把自己同他人隔绝开来。孤独只会使不良情绪更加严重,伤害人更深。

 

③ 适当发泄不良情绪

 

心情不好时不要一直憋着,找个可靠的人,找个可靠的环境,把心里的烦恼说出来。也可以在忧伤时哭泣、读诗词、写日记、看电影、听音乐,这些都是很好的宣泄方式。

 

另外,要注意有意识地获取成功的体验,这样有助于培养你的信心和乐心态、更有愉悦的心理感受,有益于培养好心情

 

 

总之,“气为百病之首”,为了保持身体气血平和,一定要注意保持好情绪,避免精神状况不佳久之影响脾胃产生疾病,同样也避免湿热的产生。

 

本节养生要点提炼

 

① 情绪不好会伤脾胃,而脾胃是维持一身正气的基础,所以保持好心情,有助脾胃安健,有助防治湿热袭身。

 

② 保持好情绪要有方可循,后面我们将给大家普及一些保持好心情的诸多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医生列表
李丹头像
李丹 3 可开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中医消化科
好评0.9984 | 接诊量5812
擅长: 1,慢性胃肠炎(脾虚,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胃寒泄泻,胃胀,胃疼,腹痛、嗳气、呕吐、烧心、反酸、便秘)。 2,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炎。 3,慢性胆囊炎(胁痛、口苦,胆胃不和,胆结石)。 4,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 5,慢性病、恶性肿瘤及亚健康中医调理。
¥49.0
问医生
柳红良头像
柳红良 3 可开方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医消化科
好评1.0 | 接诊量63
擅长: 脾虚、肾虚、口臭、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溃疡性结肠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胃食管反流病,便秘,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三叉神经痛,失眠,眩晕,前列腺炎,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亚健康,痤疮,颈肩综合征等。
¥200.0
问医生
赵先林头像
赵先林 3 可开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医消化科
好评0.9877 | 接诊量529
擅长: 脾虚、气血两虚、食管炎,胃炎,胃溃疡,腹泻,便秘,反酸、打嗝、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黄疸,胆囊炎,胆石症,肝功能不全,肠梗阻,幽门螺杆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亚健康中医调理等。
¥49.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大家还在看
身上湿气太重,2味中药熬粥试试!

身上湿气太重,2味中药熬粥试试!

#疾病诊断 #中医科 #中医养生 #养生知识 #中医治疗
健康“娜”些事
健康“娜”些事
出现3个现象,提示该做个胃镜

出现3个现象,提示该做个胃镜

#疾病检查 #食欲缺乏 #养生知识 #胃镜检查 #消化内科
养生早一点
养生早一点
做好这3点,采血检测结果更准确

做好这3点,采血检测结果更准确

#疾病预防 #疾病检查 #血液科
侯艳娇医生
侯艳娇医生
肾气足百病除!有9个迹象,肾已被损伤!养肾牢记3招

肾气足百病除!有9个迹象,肾已被损伤!养肾牢记3招

#疾病预防 #患病护理 #常见症状 #肾病内科
陈晓斌医生
陈晓斌医生
气血亏虚,中医的养生调理方法和中成药选择

气血亏虚,中医的养生调理方法和中成药选择

#女性健康 #中医
中医养生郑芝环
中医养生郑芝环
提高全家免疫力,做到这几件事就对了!

提高全家免疫力,做到这几件事就对了!

#饮食 #居家 #运动 #睡眠 #免疫力低下 #营养 #日常护理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气血虚导致闭经   三种方法调理气血虚

气血虚导致闭经 三种方法调理气血虚

健康一点通
健康一点通
若想长寿,先调理肠道,常吃3种食物,清理肠道垃圾

若想长寿,先调理肠道,常吃3种食物,清理肠道垃圾

#饮食营养 #蔬菜 #水果 #主食
养生早班车
养生早班车
肝火旺,养肝护肝,调畅情志,加上这三招就够了

肝火旺,养肝护肝,调畅情志,加上这三招就够了

#中医养生 #养生知识 #医疗人文
梧桐健康
梧桐健康
体内湿气重的4大原因

体内湿气重的4大原因

#疾病预防 #中医科 #保健 #中医养生
一本健康说
一本健康说
脾虚如何调理

脾虚如何调理

#健脾益气 #饮食调理 #睡眠调理 #拔罐 #艾灸 #调理方法 #饮食调理 #睡眠调理 #健脾益气 #拔罐 #艾灸 #脾虚 #脾虚 #中医调理 #中成药 #中成药 #运动调理 #中医治疗 #穴位按摩 #针灸 #中医治疗 #运动调理 #穴位按摩 #针灸
冬季饮食 冬天多吃这些菜还能健脾益气

冬季饮食 冬天多吃这些菜还能健脾益气

#健脾益气 #山药 #健脾养胃 #冬季饮食 #红薯 #白萝卜 #冬季饮食 #红薯 #白萝卜 #莲藕 #根茎类蔬菜 #根茎类蔬菜 #芋头 #养生
吃大枣莲子补脾祛眼袋

吃大枣莲子补脾祛眼袋

#脾虚 #脾虚 #莲子 #黑眼圈 #健脾食物 #黑眼圈 #中医 #饮食调理 #健脾食物 #大枣 #眼袋 #眼袋 #党参 #中医调理 #太子参
春季脾虚多吃土豆炖牛肉

春季脾虚多吃土豆炖牛肉

#牛肉 #土豆功效 #脾胃虚弱 #养生食谱 #中医养生 #牛肉营养价值 #脾胃虚弱调理 #中医养生食谱 #春季养生 #土豆 #春季养生食谱 #土豆炖牛肉 #食材搭配
长痘喝凉茶小心病情加重

长痘喝凉茶小心病情加重

#治疗 #痤疮 #凉茶 #痘痘治疗 #脾虚体质 #痤疮预防 #痘痘 #脾虚 #凉茶与痘痘 #痘痘饮食
中医:脾胃虚弱 调理有则

中医:脾胃虚弱 调理有则

#健脾养胃 #中医 #消化系统疾病 #调理方法 #饮食调养 #药膳 #情绪管理 #消化系统疾病 #饮食调养 #药膳 #情绪管理 #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 #中医调理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
喜欢吃甜食是脾虚吗

喜欢吃甜食是脾虚吗

#中医 #饮食 #药物治疗 #饮食 #中医 #药物治疗 #脾虚 #脾虚 #日常保养 #甜食 #日常保养
脾虚怎么调理食补吃什么?

脾虚怎么调理食补吃什么?

#脾虚 #食补 #中医 #生活习惯 #药物治疗 #健脾益气 #生活习惯 #食疗 #脾虚调理 #中医养生
补脾胃的水果有哪些?

补脾胃的水果有哪些?

#水果 #营养 #健康 #饮食调理 #水果调理 #补益脾胃 #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 #养生保健 #健康饮食
常吃玉米可调中开胃 抗衰老减肥

常吃玉米可调中开胃 抗衰老减肥

#玉米 #中医 #脾胃 #玉米 #脾胃调理 #养生 #减肥 #养生食谱 #中医养生 #减肥方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